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235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明代
  • 3篇清代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明清
  • 3篇经济史
  • 2篇学术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史
  • 2篇社会史研究
  • 2篇晚清
  • 2篇文化
  • 2篇礼仪
  • 2篇例证
  • 2篇军户
  • 2篇华人
  • 2篇个案
  • 2篇村社
  • 1篇道光
  • 1篇道教

机构

  • 23篇厦门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广州市社会科...

作者

  • 23篇刘永华
  • 2篇饶伟新
  • 2篇张侃
  • 1篇卜永坚
  • 1篇王才友
  • 1篇郑榕
  • 1篇齐小林
  • 1篇杨奎松
  • 1篇程美宝
  • 1篇孟庆延
  • 1篇刘志伟
  • 1篇刘昶
  • 1篇朱忠飞
  • 1篇张宏卿
  • 1篇郑莉
  • 1篇刘一皋
  • 1篇王奇生
  • 1篇麻国庆
  • 1篇黄道炫
  • 1篇郑振满

传媒

  • 4篇中国经济史研...
  • 3篇历史研究
  • 2篇全球史评论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闽台文化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乡村发现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教传统、士大夫文化与地方社会:宋明以来闽西四保邹公崇拜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邹公是汀州四保地区最重要的地方神,至迟元明以来就为当地村落所崇奉,并被当地邹氏视为始祖。文献资料多认定邹公是南宋状元邹应龙,实际这一说法在明代后期邹氏地方精英开始有意识进行收族活动后才出现,与汀州流传的一系列斗法传说有关。这些传说透露出邹公不是状元,而是位神通广大的法师。邹公从法师到状元的身份转换过程,不应简单归结为士大夫文化取代地方文化的过程,而应视为道教、士大夫与地方社会几种文化传统相互合成的结果。
刘永华
关键词:道教士大夫
排日账与19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兼谈明清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被引量:12
2018年
排日账是近年在徽州婺源发现的一种民间历史文献新文类,体裁介于日记与账簿之间,逐日记录记账者的日常行事与家庭收支。这种文献多出于近代婺源普通农户之手,记录了农家生活世界的不同侧面。对排日账记录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可从两个相互关联的角度进行解读:其一,系统处理排日账的人际关系信息,重构记账者的人际网络及其变动。其二,针对某些排日账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对记账者所涉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群体及其变动进行中程分析。这种中程的人际网络研究路径,不仅可运用于19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还有助于从两个方面深化明清社会研究:一方面,人际网络研究路径有助于克服明清社会史学界强调中观社会群体研究带来的若干局限,从一个以个人或家庭为起点的新角度审视明清社会的秩序、运作及变动;另一方面,这种路径还为深入、系统挖掘日记、账簿、书信、契约文书等史料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过程信息提供了一个颇有裨前的工具.
刘永华
关键词:人际网络明清史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礼仪、习俗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0
2004年
饶伟新刘永华张侃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礼仪社会秩序历史关系习俗
从乡厉到无祀:基于闽西四保的考察被引量:2
2015年
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四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刘永华
17至18世纪闽西佃农的抗租、农村社会与乡民文化被引量:10
1998年
17至18世纪闽西佃农的抗租、农村社会与乡民文化刘永华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闽西以规模较大、次数频繁的佃农抗租斗争而闻名。从明末清初宁化黄通的“较桶”,至乾隆年间上杭罗日光的抗租,闽西的抗租风潮,从地方州府一直影响至中央朝廷,甚至频频引起清朝...
刘永华
关键词:古代史经济史明代清代佃农农村
明中叶至民国时期华南地区的族田和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以土改档案与口述资料为基础,以闽西四保的个案研究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明清时期华南地区族田的形成和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自明末开始,四保地区经历了土地共有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大约一半左右的私人土地逐渐转化为团体共有的族田。这一过程不仅对乡村的阶级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关系。一方面,私人地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团体地主所取代;另一方面,由于族田经营的特殊性,当地出现了与“阶级分化”、“人口分化”都不尽相同的“共同体分化”。
刘永华
关键词:明清族田乡村社会民国时期明中叶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被引量:17
2015年
自2004年起,本刊设立开放时代论坛,每年11月第一个周末定期举办,至今已逾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旨在邀集多领域学者,推进对前沿公共议题的跨学科讨论。自2015年起,本刊再设不定期的开放时代工作坊,旨在邀集某学科或某些相近学科的学者,对学科内与时势相接的重要学术问题作专门探讨。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于2015年1月13日至14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题为"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我们希望从长时段、日常生活、地方社会的角度展现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延续性,以区别于惯行的党史研究。以下内容根据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人审订。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刘永华张侃饶伟新黄向春应星程美宝刘昶刘一皋刘志伟孟庆延齐小林郑振满杨奎松梁勇郑莉胡玉春丁仁祥王才友满永王奇生黄道炫张宏卿黄文治麻国庆郭凡
关键词:社会经济史跨学科工作坊学术问题
十九世纪南洋华人合会试探被引量:4
1997年
十九世纪南洋华人合会试探刘永华在一篇名为《经营金钱》(TheHandlingofMoney)的学术札记中,已故的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教授对海外华人经济成功的原因作了分析。他提到,在那些十九世纪离开中国东南地区,到南洋发迹的华人中...
刘永华
关键词:东南亚华人华侨问题利息率标会华人经济
包筠雅《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评介被引量:5
2008年
刘永华
关键词:文化贸易清代交易书籍印刷出版业民国时期
闽南历史研究的四个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对闽南文化的探索,离不开对闽南历史的重构,因为无论是作为一个区域的闽南,还是这个区域不同人群践行与传承的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产生与演变的。本文就闽南历史的研究视角,略陈己见。笔者认为,要推进对闽南历史的探讨,应具备开阔的学术视野,力求从地域、区域、中国与全球四个角度,对闽南历史进行研究。
刘永华
关键词:闽南文化历史过程历史研究学术视野军户卫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