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光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造粒流化床
  • 3篇生物造粒流化...
  • 2篇污泥
  • 2篇颗粒化
  • 2篇降解
  • 2篇苯酚
  • 2篇SPHING...
  • 2篇ACINET...
  • 2篇ACINET...
  • 1篇动态稳定
  • 1篇动态稳定性
  • 1篇生物降解
  • 1篇水处理
  • 1篇稳定性
  • 1篇污泥颗粒
  • 1篇污泥颗粒化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物理性质
  • 1篇粒径

机构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5篇刘金光
  • 3篇王晓昌
  • 2篇李侃
  • 2篇李忠民
  • 2篇朱蕊
  • 2篇邹林琳
  • 2篇李华
  • 2篇刘永军

传媒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给水排水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cinetobacter sp. XA05和Sphingomonas sp. FG03苯酚生物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从活性污泥和苯酚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两个菌株,分别编号为XA05和FG03.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XA05属于Acinetobacter sp.,而FG03属于Sphingomonas sp..将XA05和FG03在以不同浓度的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显示,在初始苯酚浓度分别为800 mg/L和1000 mg/L时,作用45 h和60 h后,XA05和FG03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是99.5%、78.3%和97.6%、68.1%.两个菌株按1:1的体积比混合后,当苯酚的初始浓度分别为800 mg/L和1000 mg/L时,作用35 h和60 h后,苯酚去除率分别为99.8%,97.2%.XA05和FG03的苯酚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在Haldane’s模型中,XA05和FG03都有较高的KS和KSI值.
刘永军刘金光李华王晓昌
关键词:苯酚ACINETOBACTERSPHINGOMONAS生物降解
固定化Acinetobacter sp. XA05和Sphingomonas sp. FG03降解苯酚被引量:3
2010年
从活性污泥和受苯酚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的菌株XA05和FG03均具有很强的苯酚生物降解能力。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XA05和FG03菌株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800.0mg/L、培养时间为35h的条件下,自由悬浮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的苯酚降解率均高于95.0%。
李华刘永军刘金光
关键词:苯酚固定化细胞ACINETOBACTERSPHINGOMONAS
生物造粒流化床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破碎与恢复特性研究
2010年
通过两套生物造粒流化床试验装置的并联和串联运行,运用摄影与图像分析、颗粒静沉和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流化床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破碎与恢复特性.在作为一级柱(接受人工配置污水)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主要经历了颗粒成长;在作为二级柱(接受一级柱出水)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主要经历了颗粒破碎.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次轮回切换工作的过程中,流化床中的颗粒污泥具有动态稳定性,破碎的颗粒很容易得到恢复.颗粒污泥的有效密度随粒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粒径-密度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始终处于同一领域,且远高于常规絮凝体的密度,表明流化床中形成的颗粒污泥具有密实的构造.
王晓昌邹林琳李侃朱蕊李忠民刘金光
关键词:流化床颗粒污泥粒径分布
污泥循环式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生物造粒流化床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泥颗粒化技术。该技术将造粒流化床高效同液分离技术和污泥颗粒化两项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本实验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供氧方式、增设污泥循环系统等方式对生物造粒流...
刘金光
关键词:污泥颗粒化生物造粒流化床城市污水处理
文献传递
二级串联生物造粒流化床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2009年
为了考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对改善生物造粒流化床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二级串联生物造粒流化床的工艺试验,在每隔12 h进行串联顺序交替的运行条件下,两柱中的颗粒污泥均能保持108个/g数量级的生物量,且在作为二级柱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仍能保持良好的颗粒污泥形态。两级串联的流化床中,CODCr的去除和DO的消耗具有延续性,且CODCr的去除符合相近的一级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中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采用二级串联的方法延长流化床的水力停留时间有望作为提高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功效的方法。
李忠民王晓昌刘金光朱蕊邹林琳李侃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颗粒化动态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