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
-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ADRB2基因多态性与0-5岁儿童喘息相关研究
- 目的 探讨ADRB2基因rs1042713位点在0-5岁儿童的分布特征、位点多态性与临床易感性的关系,寻求对喘息儿童可能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以及剔除标准,最终选取病例组0-5岁喘息儿童115例,对照组11...
- 苏海浩胡兢晶丁俊彩杨东新刘鸿伍苑宾王波
- 关键词:儿童喘息多态性
-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染色体亚端粒区研究
- 目的 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PLA)对不明原因智力发育迟缓患儿(mental retardation/dev...
- 苏海浩胡兢晶丁俊彩杨东新刘鸿伍苑宾王波
- 关键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
-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附17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升高12例(70.6%)。8例(47.1%)特异性过敏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例腹部B超及CT提示腹水。2例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内镜下表现主要有以下3种镜下表现:1黏膜红斑糜烂;2黏膜溃疡;3黏膜结节样增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下层大量EOS浸润,最多52个/HP。对有特异性过敏源者回避过敏源,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顺尔宁、酮替芬,住院天数为5-1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EG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学EOS大量浸润和外周血EOS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显著。
- 刘鸿赵长安林俊红陈文娟
-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儿童
- 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病理学特点及内镜治疗
- 目的 探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病理学特点及胃结肠镜联合治疗疗效.方法 为18例确诊为PJS患儿行胃镜及结肠镜联合切除消化道息肉,并对息肉的大小、分布部位及病理类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PJS患...
- 刘鸿赵长安高利伟董川王波
- 关键词:PEUTZ-JEGHER综合征儿童病理
- 826例0岁至学龄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调查分析0岁至学龄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 826例0岁至学龄前汉族儿童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19^+细胞和CD4^+/CD8^+在0岁至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9^+细胞以女童较低,其他3个指标以女童较高;CD3^+、CD3^+CD4^+及CD4^+/CD8^+均以新生儿组最高,其中CD3^+CD4^+及CD4^+/CD8^+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学龄前最低(P<0.05);CD3^-CD19^+和CD3^-CD16^+CD56^+细胞含量以新生儿组最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CD3^-CD16^+CD56^+细胞以学龄前组最高,而CD3^-CD19^+细胞含量在幼儿期达峰值后降低(P<0.05);CD3^+CD8^+细胞含量以学龄前组最高(P<0.05)。不同年龄组男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趋势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规律一致;在女童中,CD3^+CD4^+及CD4^+/CD8^+含量也是以新生儿组最高(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儿童之间的分布不同,建议按年龄、性别分别建立参考值。
- 詹文丽杨笑涵郭浩钟志成杜倩怡张畅斌黄滨梅刘鸿骆明勇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儿童
- 小儿结直肠息肉镜检准确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息肉镜检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50例结直肠息肉患儿一般资料,将第二次检查新发现的息肉作为未检出息肉。经2次检查息肉全部检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小儿结肠息肉镜检准确率的高危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50例结直肠息肉患儿44例第1次检出息肉,6例给第2次检查检出。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大小、息肉位置、充分肠道清洁/准备、息肉形态以及息肉的数量均为影响检出率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息肉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息肉大小、息肉位置、息肉形态以及息肉的数量及充分肠道准备都会对检出率有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情况需要对其给予精准护理干预。
- 林俊红刘宴伟林常青刘鸿徐雪梅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肠镜检出率肠道准备
-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关系,观察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Hp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 79例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胃镜检查及Hp根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 ,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9例患儿中胃镜下诊断患有胃黏膜病变72例,占91.1%,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其中伴十二直肠球炎16例、伴食管炎6例、伴胆汁返流1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所有患儿超声检查腹腔均可发现3个及以上淋巴结,在脐周部发现74例,回盲部和脐周部均发现5例。本组患儿Hp感染阳性率为96.2%(76/79),76例Hp感染患儿均完成随访治疗研究。在完成随访治疗的76例患儿中,治疗有效72例,治疗无效4例。Hp感染患儿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径为(7.10±1.5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3.10±2.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0<0.05);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短径为(3.00±0.6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5.75±1.1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3,P=0.00<0.05)。Hp感染患儿中有67例Hp根除,根除率为88.2%。结论 Hp感染及胃黏膜病变与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根除Hp可显著减轻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病情。
- 高利伟罗文雄刘鸿董川梁健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胃炎儿童
- 肛管直肠测压在儿童中临床应用研究
- 2021年
-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是一种客观、安全、无创的检测方法,是利用压力测定装置置人直肠内,指导患者肛门收缩与放松,感受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模拟排便过程等,评估肛门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与协调情况,客观描述肛管、直肠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状态,应用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肛管直肠测压可以对患者的术前检查及术后肛门功能的损伤评估,并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吕金芳黎静刘鸿
- 关键词:肛管直肠测压儿童
- 17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升高12例(70.6%).8例(47.1%)特异性过敏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例腹部B超及CT提示腹水.2例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内镜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镜下表现:(1)粘膜红斑糜烂;(2)粘膜溃疡;(3)粘膜结节样增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粘膜下层大量EOS浸润,最多52个/HP.对有特异性过敏源者回避过敏源,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顺尔宁、酮替芬,住院天数为5~ 1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EG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学EOS大量浸润和外周血EOS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显著.
- 刘鸿赵长安何玲玲陈文娟
-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儿童
- 广东省各等级妇幼保健院早期诊治重症手足口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广东省各等级妇幼保健院早期诊治重症手足口病能力现状和制约因素,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6-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统一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1家省级妇幼保健院、15家地市级妇幼保健院、56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和32家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早期诊治重症手足口病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治疗场地、抢救设备、专业人员、技能操作、指南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各等级妇幼保健院对早期诊治重症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均达到共识;可确诊重症手足口病的医院共22家,但收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医院仅为12家,县区级单位仅有6家可确诊重症手足口,但均无相关收治经验;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在硬件设备、救治能力、人才培养和指南培训上均优于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省市级妇幼保健院收治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少的主要原因为场地限制,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主要原因为技术力量受限及风险过高。结论省市级妇幼保健院诊断重症手足口病能力强,救治技术水平高,是目前诊治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主要力量;县区妇幼保健院诊治手足口病能力弱,硬件设备落后和人才技术力量薄弱是主要原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多地直通车培训模式可缩小差距,形成治疗网络。
- 谭艳芳王波苏海浩胡兢晶刘鸿董川谭琪琪郭梦杰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