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辉楠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巴彦浩特盆地及其边缘地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轮藻类被引量:9
- 1991年
- 本文记述了巴彦浩特盆地及其边缘地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轮藻化石7属1亚属20种2相似种2未定种和1型,其中包括1新属4新种1新名和1新型。侏罗纪轮藻化石属种较单调,反映的地质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早白恶世轮藻类属种丰富,代表分子为Flabellochara hebeiensis和Atopochara trivolvis triquetra,时代为早白垩世晚巴列姆期。
- 卢辉楠袁效奇
- 关键词:侏罗纪早白垩世
-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东二段-东三段界线的厘定及其勘探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以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在辽东湾地区建立古近系东营组东二段、东三段岩性、电性特征及其对比关系;建立古生物组合鉴别特征,总结不同古地理演化对生物地层的影响;明确段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在三维空间内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这段地层的正确对比关系,解决了东营组内部地层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为辽东湾地区的地层研究及相关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
- 张若祥李建平杨波刘士磊卢辉楠刘志刚刘福平
-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油气分布东营组古近系
- 渤海中部馆陶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底界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782~2917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界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界进行了重新厘定,目的为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 张若祥李建平刘士磊卢辉楠朱文森王保全
- 关键词:层序地层体系域基准面旋回馆陶组新近系
- 羌塘中部后中新世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7
- 2002年
- 对青藏高原地壳缩短率 (量 )的测量是诠释青藏高原巨厚地壳成因的关键 .以前的研究认为青藏内部新生代的地壳缩短不超过 4 0 % .通过在羌塘地体中部达卓玛盆地内细致的地层测量 ,我们发现了形成于中新世之后的、典型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均以高角度向北倾斜 ,累计缩短率在 6 7%以上 .此种变形及其强度在南羌塘地区具有代表性 ,显示青藏内部的地壳缩短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 张开均王启飞夏邦栋卢辉楠章炳高张光辉
- 关键词:羌塘地体中新世地壳缩短断层
- 山东青岛早白垩世遗迹化石和皱饰构造的指相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山东日青威盆地青岛地区中生代断陷构造盆地沉积下白垩统龙旺庄组和灵山岛组碎屑岩。即墨东北部丁字湾剖面龙旺庄组发现陆相遗迹化石Skolithos和Thallassinoides两个属,在灵山岛剖面灵山岛组海相地层中可见微生物成因的皱饰构造。这些原地生物-沉积证据表明早白垩世海水并未完全退出青岛地区,日青威断陷盆地内同时存在陆相和海相沉积。
- 杜圣贤杜圣贤张园园李越刘凤臣张尚坤穆西南周腾飞穆西南周腾飞
- 关键词:遗迹化石沉积环境早白垩世
- 准噶尔盆地南缘呼2井晚白垩世、古新世轮藻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2
- 2005年
-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露头剖面经过数十年的生物地层研究,一直未发现可靠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轮藻植物群。1995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呼图壁背斜上钻探了呼2井,于井下3085—3588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轮藻化石,其面貌迥异于地面所见的各轮藻组合。通过对该轮藻植物群的系统研究,发现其中含轮藻化石17属23种5比较种和3变种,包括1新种。根据各属种的时代分布,建立了两个组合:1.晚白垩世Charatenuis-Horni-charaprolixa-Mesocharacf.biacuta组合,大致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期;2.古新世Stephano characunei formis-Grovesichara kielani-Sphaerochara nana组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轮藻组合序列,同时也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凹陷区从边部向中心,随沉积条件的变化,地层层序趋于完整。
- 杨景林王启飞卢辉楠
- 关键词:轮藻晚白垩世古新世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南缘轮藻化石植物群
-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被引量:13
- 2003年
-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 8口钻井的白垩纪轮藻化石 ,建立两个轮藻化石组合 :Mesocharastipitata- Clypeator jiuquanensis- Flabellochara hebeiensis组合 ,分布于巴音戈壁组与苏红图组 ,地质时代为Barrem ian期 ;Aclistochara mundula- Mesochara voluta组合产于银根组 ,地质时代为 Aptian—
- 彭维松王启飞薛铎卢辉楠张放
- 关键词:轮藻白垩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 有关中国学者命名的轮藻化石属被引量:6
- 1997年
- 近30年来,中国轮藻化石研究者共建立了39个化石轮藻属。本文通过这些属和以往所建立的轮藻属形态结构及内部构造的比较研究,建议保留其中的13个,并确定了它们的系统分类位置。其余的26个属拟按同义名予以废弃。被保留的13个属是:XinjiangocharaYangetZhou,1990,PseudomoelerinaWang,1984,GemmicharaWang,1984,MinhecharaWei,1983,Hemi-clavatorWangetLu,1982,XinjiangicharaLuetLuo,1990,NeocharaWangetLin,1978,Tur-bocharaWang,1978,LinyiecharaXinlun,1978,NeimongolicharaLuetYuan,1991,ColicharaS.WangetZhang,1982,GranulacharaLuetLuo,1990,PinnoputamenWangetLu,1980。
- 卢辉楠
- 关键词:轮藻属化石微体古植物
- 山东平邑盆地晚白垩世介形类被引量:8
- 2014年
- 山东平邑盆地固城组、卞桥组共发现介形类化石21属21种4比较种13未定种,本文记述了其中的17属16种4比较种9未定种。卞桥组一段下部的介形类可称为Talicypridea reticulata-Mongolocypris longa-Frambocythere fangjiaheensis介形类动物群,含化石地层的时代被确认为晚白垩世最晚期,即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晚期。该动物群的发现,为平邑盆地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确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 于学峰杜圣贤王启飞刘书才周丽刘凤臣卢辉楠陈诚
- 关键词:介形类晚白垩世
- 新疆晚二叠世和三叠纪轮藻化石兼论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轮藻植物群的演变
- 描述了新疆晚二叠世和三叠纪轮藻7属、14种(包括7新种、1新型)、3未定种,讨论了Porocharaceae的分类和古生代末期至中生代早期轮藻植物群的演变。认为古生代末期的晚二叠世、是右旋轮藻类即将绝灭的时期、也是左旋轮...
- 卢辉楠罗其鑫
- 关键词:轮藻属生物群三叠纪植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