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国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登革热
  • 4篇病毒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伊蚊
  • 2篇疫情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抗体监测
  • 2篇狂犬
  • 2篇狂犬病
  • 2篇暴发疫情
  • 2篇病原学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流行
  • 1篇毒病
  • 1篇血清学分析

机构

  • 13篇湛江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雷州市疾病预...
  • 1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阳江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叶国强
  • 6篇陈嘉琳
  • 5篇王洁
  • 3篇黄梅芬
  • 2篇卢秀萍
  • 1篇陈和盛
  • 1篇陈益
  • 1篇余永清
  • 1篇陈俊合
  • 1篇李升华
  • 1篇蔡松武
  • 1篇刘文华
  • 1篇梁光
  • 1篇杨春
  • 1篇王丽荣
  • 1篇梁宇
  • 1篇凌陈稳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
2009年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卢秀萍何紫电叶国强黄梅芬
关键词:登革热伊蚊
雷州半岛登革热流行与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建国以来雷州半岛历次登革热流行特征,旧疫区人群抗体、传播媒介监测情况、综合防制效果。方法将雷州半岛历年来登革热流行资料、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资料用登革热流行年经省疾控实验室鉴定确认后的报告资料。结果 19...
何紫电成树人叶国强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2001~2006年湛江市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近年湛江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湛江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6年2个监测点的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年间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标本93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lgG阳性23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2份;发热病人血标本752份,其中登革热病毒lgG阳性16份、登革热病毒IgM阳性12份;蚊媒标本1 025只检测登革病毒,均未分离出登革病毒。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高,在原登革热流行区已取代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结论湛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高度危险性,务必加强监测,预防病原输入而引起暴发流行。
叶国强何紫电陈嘉琳黄梅芬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湛江市2005—2007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5-2007年流感病毒流行特征。[方法]选择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全市流感疫情进行监测。每年3和10月对各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血清抗体监测。采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血清抗体测定采用微量半加敏试验进行。[结果]3年共分离毒株134株。2005年42株中,有H1亚型(7.4%)、H3亚型(50.0%)和B型(42.9%);2006年6I株中,有H1亚型(88.5%)、B型(11.5%);2007年31株中,有H3亚型(64.5%)、B型(35.5%)。3年共发生15起流感样疫情暴发,10起分离到流感病毒(H3亚型和B型各5起)。H1亚型、H3亚型、Bv(维多利亚系)和By(巴拿马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0%~85.0%、50.0%~78.1%、1.0%~34.0%和6.0%~24.4%。[结论]湛江市流感流行高峰期3~7月,应注意B型毒株在其它月份也可能较活跃。人群抗体水平低和毒株抗原性发生一定程度变异是流行的主要原因。
陈嘉琳王洁叶国强
关键词:流感病毒抗体监测疾病控制
2005年湛江市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5年流感病原学变化的特点和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方法和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对湛江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局部爆发疫点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与于3月和10月按0~、5~、15~、25~、60岁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普通人群和于1月份抽取禽类和猪类的饲养、屠宰、销售行业人员进行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培养和检测. 结果全年共检测437份流感样病例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42株,其中A(H1N1)亚型占总病毒株的7.14%, A(H3N2)亚型占 50.00%,B型占 42.86%;一般人群血清A(H3N2)型抗体阳性率较高( 68.00%~79.05%),B型抗体阳性率较低(1.00%~6.00%);职业暴露人群检测H5N1抗体,全部为阴性. 结论 2005年湛江市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和B型,人群H3N2型血清抗体水平较高.
王洁陈嘉琳叶国强
关键词:流感流感病毒
2007年湛江市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登革热监测、疫情处理的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IgM和IgG抗体,C6/36细胞分离病毒,荧光RT-PCR法检测核酸并分型;对登革热监测、疫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报告登革热205例;抗体检测、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证实疫情由登革病毒引起,血清型为登革病毒Ⅰ型;IgM阳性率发病第1~3d为0,第4~7d为11.8%~76.9%;不同性别患者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患者IgM阳性率高于20~79岁组(P<0.005);暴发疫点健康人群IgM阳性率为15.0%。结论多种检测方法综合诊断有利于登革热疫情的控制;荧光RT-PCR法对暴发疫情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学法对早期诊断帮助有限;监测系统发现病例敏感性不高,有待改进。
陈嘉琳叶国强梁光柯广强王洁凌木弟
关键词:登革病毒抗体监测荧光PCR
2004-2006年湛江市流行性感冒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湛江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掌握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湛江市流感监测网络系统,对流感作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并严密监控湛江市各地流感暴发情况。结果2004-2006年监测医院上报流感样病例21875例,占监测医院内科门诊(或儿科门诊、发热门诊)病例的7.6%,病例以少年儿童为主,占92.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冬春季病例较多;3年共分离到106株流感病毒毒株,有甲3(H3N2)、甲1(HINI)亚型和B型,病毒毒株以甲1(H1N1)为优势株;暴发疫情20宗,均发生在中、小学校。4起由甲3(H3N2)亚型病毒毒株引起,4起由B型毒株引起。结论流感监测工作对控制流感流行与预测有重要意义,需加强湛江市各学校及农村地区的流感防治工作。
叶国强王洁何紫电黄梅芬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病原学
2000-2012年湛江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市狂犬病的发病特征,探讨狂犬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根据全市疫情报告资料、专题总结资料、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对湛江市2000-2012年狂犬病病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年合计发病死亡186例;年发病率介于0.02/10万~0.58/10万;男性139例,女性47例;发病以农村地区散发为主,廉江市疫情最严重,发病122例占全市的65.6%;职业分布以农民(59.7%),学生(25.3%),儿童(12.9%)为主;发病年龄以0~14岁儿童(33.3%)和50岁以上老年人(40.3%)为主;被犬伤者171例(91.9%),被猫伤者10例(5.4%),伤人动物不详者5例(2.7%);平均潜伏期47 d,平均病程3 d;被动物伤后167例(89.8%)未进行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19例(10.2%)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疫苗(其中4例全程接种)。结论湛江市狂犬病发病以农村地区散发为主,年龄以老人和儿童发病为多,多数患者被犬伤后伤口未处理、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加强卫生宣教和狂犬疫苗的流通管理,规范处理伤口和免疫预防,减免农民接种狂犬疫苗费用是控制疫情的有力措施。
叶国强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2012—2014年湛江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监测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呼吸道症候群的监测研究,以掌握湛江地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毒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监测哨点,采集符合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及病例信息,对样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8种共14型呼吸道感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 A、Flu 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PIV-2、PIV-3)、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 V:229E、OC43、HKU1、NL63型)、博卡病毒(Boca V)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监测呼吸道症候群病例341例,病毒阳性病例122例,阳性率为35.78%。检出14型病毒共139株,毒株检出率为40.76%,毒株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是HRV,占34.53%(48/139)、HCo V-HKU1占12.95%(18/139)、Flu A占10.07%(14/139)。男性阳性率为36.77%(82/223),女性阳性率为33.90%(4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人群阳性率最高,为45.83%(77/168),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混合感染病例占感染病例的11.48%(14/122),以HRV、HCo 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混合感染的92.86%(13/14),<4岁年龄组混合感染占总混合感染的71.43%(10/14)。结论湛江地区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种类多,以鼻病毒感染居首位;混合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以HRV、HCo 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
庞琼英王洁陈嘉琳凌陈稳叶国强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病原
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观察诱蚊诱卵器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监测效果,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诱蚊诱卵器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现场随机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3~4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住户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蚊虫孳生情况。结果共布放1027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939个,诱蚊诱卵器阳性43个,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6;同时调查住户324户,阳性积水数217个,布雷图指数(BI)为67.0,MOI远低于BI,且与BI无相关性(r=0.449,P>0.05)。结论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诱蚊诱卵器对蚊虫的诱捕能力,应用于高蚊虫密度地区的监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蔡松武刘文华何紫电叶国强李诺鸣陈俊合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伊蚊密度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