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太兰
- 作品数:48 被引量:5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甘肃天水盆地的浅层速度结构
- 2015年
- 以天水盆地为例,利用综合探测方法构建典型地区浅部“标准”速度结构模型,给出盆地区域设定地震动的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展示盆地聚焦效应和盆地边缘效应,为重大工程的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勘探揭示天水盆地数百米深度的P波速度结构。
- 何正勤胡刚龚艳李娜叶太兰李桂银
- 关键词:浅层速度结构P波速度结构强地面运动
- 中国大陆的面波层析成像研究
- 作者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与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印度地震在相同和不同大圆路径上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进行了面波实测频散的对比试验.
- 何正勤丁志峰叶太兰孙为国张乃铃
-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地震监测台网频散
- 文献传递
- 用人工源和天然源面波联合探测浅层速度结构被引量:19
- 2012年
- 本文在简要介绍天然源与人工源瑞雷面波勘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3个不同场地的探测实例,阐述了天然源和人工源瑞雷面波方法在浅部速度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探测目的要求,分别采用天然源、人工源瑞雷面波方法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再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工程场地浅部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浅部横波速度结构探测具有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 张维何正勤胡刚叶太兰
- 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面波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27
- 2001年
-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 (CDSN) 1 1个台站和 IRIS在中国周边的 1 2个数字地震台站的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 ,根据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的 1 0~ 92 s周期范围内的2 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资料 ,用光滑约束的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域的地壳上地幔横波三维速度结构 ;给出了沿北纬 30°、 38°两条东西向剖面和沿东径 90°、 1 2 0°两条南北向剖面的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 ,并在
- 何正勤丁志峰叶太兰孙为国张乃铃
- 关键词:瑞利面波层析成像地震台网地壳上地幔
- 中国大陆及其邻域的瑞利波群速度分布图象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被引量:37
- 2002年
-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 (CDSN) 1 1个台站和周边地区的 1 1个 IRIS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用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在 6 4 7条不同路径上周期从 1 0~ 92 s的基阶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采用 Dimtar- Yanovskaya方法 ,反演得到北纬 1 8°~ 5 4°、东经 70°~1 40°范围内 ,2 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象 .结果表明 :在 1 0~ 1 5 .9s周期范围内 ,群速度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其分区分块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两个明显的低速区域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和东海及北部邻域 ;从 2 1~ 3 3 s逐渐显示出深部构造块体的格局 ;在 3 6 .6~ 40 s周期附近的群速度分布图象中 ,十分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特征 ,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华北、华南块体及东北地块的边界非常明显 .本文给出了沿 3 0°N、 3 8°N纬线和沿 90°E、 1 2 0°E经线剖面的群速度随周期分布图象 .在这些剖面上 ,较明显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 .各构造块体的深部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中部存在局部低速区域 ;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的上地幔速度较高 ,显示出稳定地台特征 ;华北平原上地幔低速层的埋深浅、厚度大 ;
- 何正勤丁志峰叶太兰孙为国张乃铃
- 关键词:瑞利面波地壳上地幔
- 跨安宁河断裂带浅孔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成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得跨川西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两个钻孔的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4种综合测井曲线,并结合钻孔取芯资料得到了钻孔周围所钻遇岩土层的综合物性参数.本文得到的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安宁河断裂带东、西两盘的介质物性和岩性特征,揭示了断层东、西两盘地层的纵波速度变化、视电阻率值等物性变化特征,为研究安宁河断裂带的物质组成、介质物性、断层结构及其活动状态提供了基础资料.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有望成为监测活动断裂带附近介质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手段.
- 胡刚何正勤李娜叶太兰胡德军
- 关键词:安宁河断裂带物性参数
- 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的地壳、上地幔Qβ结构
- <正>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从1986年开始投入正式记录,到目前为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高质量长周期面波资料。该资料具有仪器动态范围大、频带宽、仪器性能稳定、数字化记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 何正勤叶太兰
- 文献传递
- 华北东北部的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65
- 2009年
- 本文用华北临时地震台阵197个宽频带台站2006年12月~2007年6月记录的面波资料,用双台法测定了435条路径上周期8~75 s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Ditmar & Yanovskaya方法反演得到33个周期分辨率为30~50 km的相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这些图像揭示了华北东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质.10 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像清晰地勾绘出了华北东北部盆地与山区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平原与山区的相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华北东北部6级以上的强震大都分布在16 s周期高相速度与低相速度急剧变化的过渡带上,规模较大的断裂也大部分位于过渡带的边界附近;在研究区域中部,26 s周期的相速度出现一个明显的呈北东向展布的相速度梯度带,该梯度带与重力梯度带位置相近,说明该重力梯度带两侧的地壳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 何正勤叶太兰丁志峰
- 关键词:层析成像
-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人口密集、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勘探结果表明,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m;基岩面西陡东缓,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主断裂为正断性质,走向约N20°E,倾向东,视倾角75°—80°;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m,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基岩断距增加到280m左右,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 何正勤安好收沈坤鲁来玉胡刚叶太兰
- 关键词:隐伏断层地震勘探
- 矿震成核过程的公里尺度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成核过程是地震机理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岩石实验、高温高压和数值模拟认为,地震成核的临界尺度为大地震总破裂长度的十分之一,一般为10-20km左右;地震成核时间从年到秒、甚至毫秒.本文利用山东省宁阳县华丰煤矿立体台网的岩爆观测,进行了公里尺度的破裂成核过程实验研究.通过对华丰煤矿1995年2月~1996年5月期间的地脉动记录和12000次小震记录资料的分析,计算了它们的地脉动、S波和P波振幅比以及S波波峰的到时差,得到ML=2.9矿震的成核时间为50天,成核临界尺度为5km.
- 沈萍杨选辉毛仲玉高明清吴士燕叶太兰
- 关键词:成核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