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如卿

作品数:28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关节
  • 9篇关节镜
  • 5篇手术
  • 5篇半月板
  • 4篇皮瓣
  • 4篇膝关节
  • 4篇小腿
  • 4篇关节炎
  • 3篇岛状
  • 3篇岛状皮瓣
  • 3篇动脉
  • 3篇外科
  • 3篇肩关节
  • 3篇肩袖
  • 2篇对齐
  • 2篇修复外科
  • 2篇修复外科手术
  • 2篇支持带
  • 2篇韧带
  • 2篇软组织

机构

  • 27篇宁波大学医学...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8篇叶如卿
  • 13篇陈先武
  • 9篇许海平
  • 7篇王亮
  • 4篇邓生德
  • 4篇王蓼
  • 4篇江凯
  • 3篇刘振新
  • 3篇陈冬萍
  • 3篇陆建猛
  • 3篇尹维刚
  • 3篇王猛
  • 2篇史增元
  • 2篇葛明亮
  • 2篇汪建华
  • 2篇高彬
  • 2篇吴元华
  • 1篇何群慧
  • 1篇成科
  • 1篇史赠元

传媒

  • 4篇中国骨伤
  • 4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尺动脉损伤修复后发生栓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尺动脉损伤修复后发生栓塞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尺动脉损伤后修复的患者于3~6个月后门诊复查情况,通过物理及多普勒超声血流速仪检查其尺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32例患者有20例发生栓塞。结论尺动脉损伤修复后极易发生栓塞。
叶如卿
关键词:尺动脉栓塞多普勒超声
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骨皮缺损4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40例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皮瓣远端皮缘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内骨瓣开始生长,术后3个月移植骨骨性愈合,5个月后骨小梁逐渐趋向正常。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皮缺损效果好。
黄斌叶如卿
关键词:胫骨皮瓣小腿骨皮缺损
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包括:第一穿刺部,内设有第一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第一穿刺端;所述第一穿刺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走线通道的第一开口;第二穿刺部,内设有第二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与所述第一穿刺端相对的第二穿刺端,所...
王亮高彬叶如卿
文献传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急性损伤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应用大鼠建立急性肩袖损伤模型,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在腱-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均行右侧冈上肌切断术,建立急性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生理盐水)、实验组(rhIGF-1/IGFBP-3 4.0mg/kg/day),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14天于腹部皮下注射。术后1周和4周,各组取4只大鼠以冈上肌腱的重建止点为中心取材。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定位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Ⅷ因子(FactorⅧ)定性评估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采用偏光显微镜半定量分析在腱-骨插入位点的胶原纤维组织的连续性和排列规律性。结果术后1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在腱-骨插入位点和肌腱腱实质部均显示较多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实验组较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提示有更积极的细胞分裂,内皮细胞Ⅷ因子免疫组化提示局部有更丰富内皮细胞;术后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局部出现了不成熟的类软骨细胞。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可见排列规则的兰染的软骨基质,且和骨质连接紧密,其间可见少量纤维软骨细胞,骨质和纤维软骨带界限更清晰。结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使细胞增殖,形成类似于肩袖天然纤维软骨插入点,为临床促进腱骨愈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陈先武叶如卿濮玉琴
关键词:腱-骨愈合肩袖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修复外科手术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切口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获得随访32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0月,骨折愈合率为100%。无一例感染,膝关节综合评价,功能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闭合复位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叶如卿
关键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
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包括:第一穿刺部,内设有第一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第一穿刺端;所述第一穿刺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走线通道的第一开口;第二穿刺部,内设有第二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与所述第一穿刺端相对的第二穿刺端,所...
王亮高彬叶如卿
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42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岁;病程2 h^15 d;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痛。首先采用膝关节常规MR平扫,然后进行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检查,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将常规平扫结果和3D弥散法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示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结果: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使半月板撕裂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平扫,同时检查的敏感性从52.94%(54/102)提高到85.79%(87/102),特异性从67.78%(61/90)提高到86.67%(78/90)。对两种方法进行χ2检验,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P<0.01;χ2=9.13,P<0.01)。结论 :3D弥散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MR平扫。
王蓼叶如卿江凯吴元华吴盛赞邓生德汪建华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关节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48例,其中左肩部冻结肩患者21例,右肩部冻结肩患者27例,应用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VAS疼痛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缓解16例(33.3%),显效23例(47.9%),有效5例(10.5%),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治疗3个月后,肩关节外展、前屈、旋后、后伸的活动度分别为(95.34±16.63)°、(115.47±10.82)°、(75.34±11.33)°、(45.47±10.15)°,明显高于患侧术前活动度;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1.39±0.16)分,低于术前和术后三周的(7.83±1.52)分与(4.31±8.25)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在治疗后三周后为(86.61±11.80)分、(50.67±11.05)分、(57.27±11.15)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三个月的上述指标评分分别为(90.06±21.51)分、(75.43±12.76)分、(86.44±10.11)分,均高于治疗后三周和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冻结肩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叶如卿卢斌陈先武陈雅莉
关键词:冻结肩关节镜中医手法CT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假撕裂MRI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1岁,平均33.7岁。观察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其中央腱性附着部之间以脂肪组织分隔,在MRI矢状像上,可见脂肪组织在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形成的线样稍高信号裂隙,类似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34.7%(25/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18例,均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形态规则、撕裂线斜行,矢状位图像可连续显示膝横韧带,冠状位图像能显示该韧带的长轴。板股韧带显示率为73.6%(53/72),其中板股前韧带为23.6%(17/72),板股后韧带为70.8%(51/72),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16.7%(12/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25例,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19/25)或垂直方向(6/25)。结论:根据外侧半月板形状、撕裂线方向、观察矢状和冠状位图像,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的真、假撕裂。
王蓼江凯成科叶如卿吴元华邓生德汪建华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小腿、足背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的研究
史赠元尹维刚刘振新许海平叶如卿陈冬萍
该课题为2001年宁波市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项目(编号:01N40100-40)。足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发病率高,修复困难。张善才等报道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史增元等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缺损腓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