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爱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茶树
  • 12篇植物
  • 10篇钉螺
  • 9篇细菌
  • 9篇基因
  • 6篇杀灭
  • 6篇环境友好
  • 5篇教学
  • 4篇杆菌
  • 3篇叶片
  • 3篇植物学
  • 3篇硫化
  • 3篇CDNA-A...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提供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阴性
  • 2篇英文
  • 2篇营养

机构

  • 51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学会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1篇叶爱华
  • 11篇朱林
  • 10篇江昌俊
  • 9篇袁艺
  • 8篇丁洲
  • 8篇田胜尼
  • 7篇黄世霞
  • 6篇张玉琼
  • 6篇余梅
  • 5篇韦朝领
  • 5篇杨莉
  • 4篇张倩
  • 4篇何金铃
  • 4篇王伏伟
  • 4篇王朝霞
  • 4篇王梅方
  • 4篇孙启祥
  • 4篇陈娜
  • 4篇刘学诗
  • 4篇张仪

传媒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茶叶科学
  • 1篇茶业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且固碳潜力最大的碳库之一,其中,细菌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末端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RFLP)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CK-F),单独秸秆还田(W-NF)和施氮磷钾加秸秆还田(W-F)4种施肥管理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的固碳细菌主要包括Nitrosomonas,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等。在CK和W-N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以严格自养菌为主,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73.2%和72.4%。在CK-F和W-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中严格自养菌相对丰度减小,而兼性自养菌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其中,CK-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3.3%和17.6%。W-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6.4%和24.5%。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化肥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主成分结果显示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4个处理土壤固碳功能基因(cbb L)丰度为1.32×107~3.29×107拷贝·g-1(干土),施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cbb L基因丰度,其中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cbb L基因丰度最大。上述结果表明了施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王伏伟王晓波李金才叶爱华王妍车威朱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细菌群落
5种农作物丛枝菌根菌的多样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3年
从陕西 3个不同地区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黄豆根围土壤中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 ,均为聚球囊霉属 ,已鉴定的有 7种 ,分别为 :摩西球囊霉 (Glomusmosseae)、缩球囊霉 (Glomusconstrictum)、地表球囊霉 (Glomusversiforme)、苏格兰球囊霉 (Glomuscaledonium )、聚球囊霉(Glomusaggregatum)、地球囊霉 (Glomusgeosporum)、双形球囊霉 (Glomusdimorphicum)。所调查的作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均较低。
叶爱华杨莉吴延军
关键词:农作物丛枝菌根菌多样性摩西球囊霉
卷丹百合连作障碍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近年来,卷丹百合的连作问题愈发突出,严重限制了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所产生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土壤病虫害严重,植株的生长受限,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品质变差。基于此,针对卷丹百合重茬病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改进卷丹百合的种植模式、施肥方法和土壤病虫害的防治等这类治理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将近年来在连作障碍防治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几种方法作一综述。
林立浩黄世霞袁艺邰玉玲赵天宇叶爱华
关键词:卷丹百合连作障碍病虫害治理措施
两种丛枝菌根菌抗旱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丛枝菌根可在与植物共生的过程中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增加植物的生长量 ,提高植物的抗旱抗涝性。在盆栽条件下 ,水分控制在 10 %左右时 ,接菌的小麦和对照相比降低了气孔的阻力 ,提高了叶片气孔传导力 ,蒸腾速率 ,有效光合作用和水平利用效率。
叶爱华袁艺杨莉蔡永萍田胜尼
关键词:丛枝菌根菌抗旱效应植物生长量盆栽条件水分控制
一种具有灭螺活性的菠萝泛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灭螺活性的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 Z1)及其应用,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105,该细菌CCTCC NO:M2014105为泛菌属细菌,是从竹子叶片中筛选获得的,...
叶爱华郭小双何金铃黄世霞刘学诗张仪
药用植物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8
2014年
药用植物学是医学院中药、药学等相关专业和高等农业院校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的重要课程。课题组通过整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袁艺黄世霞王海燕李大辉叶爱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茶树花粉特异蛋白基因CsPSP1的分离及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cDNA-AFLP技术比较了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Wulong]花蕾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存在明显差异。以E12和M20为引物对在晚期发育花蕾中筛选出一条281 bp特异表达的差异条带TDF53(transcipt-derived-fragment,TDF)。RT-PCR分析表明该片段只在晚期发育花蕾中特异表达。用RACE方法延伸其末端序列,克隆并测序获得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Q887753)。该基因全长2079 bp,开放阅读框1701 bp,编码567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63 kDa。序列和结构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油菜的花粉特异蛋白等同源性较高,由此推定,该基因为编码茶树花粉特异蛋白的基因,并将分离到的花粉特异蛋白基因命名为CsPSP1。
余梅江昌俊叶爱华王朝霞朱林
关键词:CDNA茶树花蕾
用cDNA-AFLP及其改进的方法分析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cDNA-AFLP及其改进的cDNA-AFLP方法,分析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其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可以分为3类:未成熟阶段发育特异基因;成熟阶段发育特异基因;茶树花发育过程中均表达的基因。利用改进的cDNA-AFLP方法,我们获得编码花药发育特异基因:pollen coat protein(Pcp)。用cDNA-AFLP方法,我们获得7个已知功能基因分别编码Cytchrome(P450),beta-primeverosidase,Dnaj-like protein,anthranilat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AnPRT),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small subunit(RubpS),alpha-tubulin和Carbonic anhydrase。用RACE方法获得pollen coat protein(Pcp),DnaJ-like protein和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等3个基因的全长,并已提交GenBank。
叶爱华余梅朱林江昌俊王朝霞韦朝领李叶云
关键词:CDNA-AFLP花芽
电化教学方法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1年
李东林袁艺叶爱华李四红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教学
表达大肠杆菌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对红色荧光报告蛋白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的影响
2010年
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Glutamate-1-semiadhyde aminotransferase,GSAT)是尿卟啉原Ⅲ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一个酶,尿卟啉原Ⅲ是红色荧光报告蛋白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Uroporphyrinogen Ⅲ methyltransferase,UPMT)的底物。为了探明大肠杆菌共表达GSAT对UPMT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PCR扩增玉米upmt基因,将其插入pETDuet-1质粒中第2个顺反子中,构建的载体命名为pETU,表达UPMT的N端含有组氨酸标签;通过PCR扩增大肠杆菌编码GSAT的hemL基因,定点突变去除hemL基因中NcoⅠ序列,亚克隆至pET-51b质粒,再将获得的hemL基因插入pETU质粒的第一个顺反子中,构建pETeGU载体。表达GSAT的N端含有Strep标签。和单独表达upmt基因相比,表达2个基因后,蛋白印迹分析表明没有明显改变UPMT表达量,光谱扫描分析显示没有改变荧光物质的组成,但是增强了重组细胞的红色荧光物质三甲基咕啉的含量,该物质在354nm有特异吸收。用2mmol/L的GSAT抑制剂3-氨基-2,3二羟基苯甲酸处理后,表达两种酶的菌落荧光消失,表明重组GSAT可能增加内源尿卟啉原Ⅲ水平,从而增强重组UPMT催化产生的红色荧光。
叶爱华张宽亮陈宗梅荣亮汪苗范军
关键词:大肠杆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