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人骨髓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干细胞
  • 2篇核表达
  • 2篇HA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MSCS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凋亡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病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鸡西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吴华
  • 5篇蒋树林
  • 3篇康凯
  • 2篇李仁科
  • 2篇汤继权
  • 2篇贾智博
  • 2篇李大为
  • 2篇张宇南
  • 2篇李杰
  • 2篇曲辉
  • 1篇啜俊波
  • 1篇谢宝栋
  • 1篇张春风
  • 1篇陈巍
  • 1篇蔡俊
  • 1篇刘焕欣
  • 1篇李建中
  • 1篇刘思雨
  • 1篇王浩然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IMP-1和Ang-1基因修饰的BMSC输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血管生成素(Ang-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输注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携带人T1MP1和(或)Ang-1基因的质粒转染BMSC。结扎Wistar大鼠左冠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大鼠分为TIMP1-BMSC组、Ang-1-BMSC组、TIMP1+Ang-1-BMSC组和Mock-BMSC组,分别于梗死区周边注射相应基因转染后的BMSC悬液;以只注射无血清培养液的模型大鼠为对照组。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交界区心肌凋亡、胶原含量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BMSC输注后4周,TIMP1+Ang-1-BMSC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8.0±2.6)%,短轴缩短率为(43.3±1.5),均高于对照组和Mock-BMSC组(P〈0.05);与对照组和Mock-BMSC组相比较,TIMP1+A时1-BMSC组交界区心肌凋亡减轻、胶原含量减低、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均P〈0.05)。结论TIMP1+An手1转基因修饰的BMSC输注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交界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凋亡减少,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减轻有关。
李杰吴华李大为王浩然蒋树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修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
hAn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
吴华
hAn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体系,并将其转染至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进行培养,进而验证hAng-1的表达。方法:将hAng-1编码序列(互补脱氧核糖核酸)通过酶切,插入至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质粒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鼠MSCs。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Ang-1的表达情况。结果: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鼠MSCs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约为15%。同时应用RT-PCR能够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Western blot能够检出hAng-1的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的pcDNA3.1(+)/hAng-1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转染的鼠MSCs中表达,且表达较为持续,为hAng-1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华李杰蒋树林陈巍李大为
关键词:MSCS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改善大鼠室壁瘤修补术后移植细胞生存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用碳化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chemistry,EDC]法共价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VEGF的胶原补片对接种于其上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作用的体内外表现。方法将EDC法活化的胶原补片作对照组,将活化后与VEGF或VEGF+bFGF共价结合的胶原补片作实验组(VEGF组、VEGF+bFGF组),以hBM-MSCs作种子细胞(0.5×106/补片),构建工程化心肌片(engineered heart tissue,EHT)。利用MTT法评价hBM-MSCs在3种支架上的体外增殖情况;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模型,以构建的3种EHT分别行左心室重建术。术后4周取材,抗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HT功能血管再生情况,抗人线粒体抗体(anti-h-mitochondri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生存情况。结果 (1)hBM-MSCs在VEGF组及VEGF+bFGF组的增殖在移植后2 d、4 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EHT移植后4周,抗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证明VEGF组及VEGF+bFGF组新生小动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3)抗h-mitochondria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示VEGF组及VEGF+bFGF组移植细胞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补片上存留的移植细胞数目与补片新生小动脉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2=0.99,P=0.02)。结论共价结合VEGF或VEGF+bFGF的胶原补片可促进hBM-MSCs的体外增殖;可通过改善局部功能血管的形成改善移植细胞的存活率。
康凯曲辉汤继权谢宝栋贾智博张宇南吴华李仁科蒋树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利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体外实验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无论机械瓣还是生物瓣都存在着诸如易感染、出血和血栓形成并发症,因瓣口狭窄需再手术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理论上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可克服上述缺点,但种子细胞和瓣膜支架的选取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应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及脱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去垢剂-核酸酶消化法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叶细胞成分,获取施行简单先心病修补患者胸骨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将其种植于脱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共培养5d。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技术证实接种的种子细胞的表面抗原符合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特征;光镜及电镜检查证实,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可完全去除,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网状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种植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脱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接种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种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于脱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上,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康凯曲辉汤继权贾智博张宇南张春风吴华李仁科蒋树林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脏瓣膜
紫绀及非紫绀型先心病患者来源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凋亡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对比紫绀型先心病(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和非紫绀型先心病(a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患儿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在乏氧环境下的抗凋亡能力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hMSCs取自C-CHD(C组)和A-CHD(A组)患儿(男女不限,0~5岁),于体外乏氧环境下(1%O_2,5%CO_2,94%N_2)培养。以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对比两组细胞抵御缺血缺氧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以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结果 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在缺血缺氧环境下,C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P〈0.01)和总体凋亡率(P〈0.05)低于A组细胞。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组细胞的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含量高于A组细胞(P〈0.05),抗凋亡抑制基因Bax(P〈0.05)以及caspase-3(P〈0.05)的含量低于A组细胞。结论 C-CHD患者来源的hMSCs具有更好的抗缺血缺氧诱导的总凋亡及早期凋亡能力,这可能与其天然乏氧诱导的Bcl-2表达上调,Bax,caspase-3表达下调有关。
郭海娇康凯刘焕欣刘思雨啜俊波蔡俊吴华李建中蒋树林王宜淳
关键词:紫绀骨髓干细胞先天性心脏病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