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吕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对虾聚缩虫固着部位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 1990年
- 聚缩虫(Zoothamuium sp.)属原生动物门(Protozoa)纤毛虫纲(Ciliata)缘毛目(Poritricha)钟形虫科(Vorticellidae),是营群体固着生活的单细胞生物。它在世界分布很广,美国、日本及我国各地养虾塘中都很常见,对河蟹和对虾人工育苗危害很大。虫体附着于卵或幼体身上,使之不能正常变态蜕皮,严重时造成对虾大量死亡。近年来。
- 吴友吕祝希雅郑国兴
- 关键词:聚缩虫病微结构虾塘眼柄
- 对虾暴发性流性病的防治对策
- 1994年
- 1993年,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市的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欲称虾瘟),来势迅猛,流行广泛,损失惨重,使我国的养虾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我们对该病的跟踪调查和试验发现,这次虾瘟的特点是发病早、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从发现摄食量减少到大批死亡仅2—3天,最多是一周左右。
- 吴友吕王方国
- 关键词:病虾肝胰腺色素斑鲜活饵料配合饵料残食
- 对虾病的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报道对虾病对浙江1993年养殖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虾病情调查,现场药物和水质治理的试验结果,总结研究出几条防治虾病的对策。
- 王方国吴友吕
- 关键词:虾病对虾
- 三疣梭子蟹死因探讨被引量:15
- 1995年
- 本文报道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中出现大量死亡的原因。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死蟹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弧菌寄生,鳃组织中未见弧菌,但附着有枪蟹茗荷儿Octolasmislowei,加上暂养环境条件和其原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 吴友吕刘士忠
- 关键词:蟹类三疣梭子蟹弧菌死因
- 中国对虾鳃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报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鳃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虾鳃具有三级结构,鳃瓣小叶是鳃的基本呼吸单位,它由鳃膜、呼吸上皮细胞及微血腔组成。文中分别描述了它们的超微结构特征,可供对虾组织细胞病理学诊断作对照参考。
- 吴友吕陈波
- 关键词:中国对虾超微结构
- 鲍育苗期病害的防治研究──Ⅰ.福尔马林的防治试验被引量:7
- 1995年
- 在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育苗期间,幼鲍用福尔马林药浴,对原生动物、线虫、桡足类等引起的病害防治有显著效果。当浓度为5~20g/m3,浸浴6~12h能杀死附着板上的原生动物、线虫和部分桡足类,同时也有强的杀菌作用,而对幼鲍及饵料硅藻的发育和活力均没影响。
- 陈全震吴友吕
- 关键词:皱纹盘鲍育苗期病害防治福尔马林
- 中国对虾甲壳褐斑病的扫描电镜研究
- 1992年
- 本文报导了病虾溃疡甲壳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由于细菌的侵蚀,甲壳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病变。由甲酚类物质组成的表壳层结构普遍受损,呈剥离状。外壳层和含钙内壳层也有大面积的深度损害。刚毛断裂的结构显示,刚毛由内轴和外鞘组成,外鞘厚度约为1μm,内轴为实心,厚度约为5μm,轴鞘结构之间有一宽度为0.5μm的间隙。
- 杨季芳吴友吕徐赛英
- 关键词:中国对虾扫描电镜
-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对中国对虾病原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和最低抑制浓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氯霉素,四环素,痢特灵和SMZ等药物是治疗成虾轻度弧菌病的有效药物。
- 杨季芳吴友吕吕美玲祝希雅郑国兴
- 关键词:中国对虾弧菌病
- 文蛤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分离与性状及病文蛤组织的电镜观察被引量:80
- 1991年
- 近年来,江苏南部沿海在8~10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得到证实。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黄色大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能游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精氨酸—碱反应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阳性。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能生长,在10%NaCl 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在43℃下能正常繁殖。对弧菌抑制剂0/129(150μg)和新生霉素(5μg)敏感,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Sakazaki)。病文蛤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肠上皮及肝组织被细菌侵袭。病原菌在肠上皮细胞质中增生,形成上百个细菌的集群。上皮细胞核变形,被挤向一侧,线粒体内嵴模糊,部分上皮细胞微绒毛的结构被严重破坏,细菌周围的组织被腐蚀成空斑。
- 郑国兴李何黄宁宇于业绍杨季芳吴友吕
- 关键词:文蛤弧菌病溶藻弧菌组织病理
- 浙江省对虾养成期病害和预防措施
- 1992年
- 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已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虾大国,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推广,加上管理不善、投饵不当、养殖生态环境不良,病害种类相应增多,而且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影响对虾养殖的稳产和高产,威胁着养虾业发展。因此开展虾病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时提出控制虾病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报导我省1988~1991年中国对虾养成期的病害情况和预防措施研究的结果。
- 吴友吕
- 关键词:对虾养成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