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稻田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耕地
  • 2篇耕作技术
  • 2篇保护性耕作
  • 2篇保护性耕作技...
  • 1篇地力
  • 1篇循环农业
  • 1篇遗址
  • 1篇载力
  • 1篇诊断层
  • 1篇质量特点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承载力
  • 1篇三星堆
  • 1篇三星堆遗址
  • 1篇水耕
  • 1篇水耕人为土

机构

  • 6篇四川省农业厅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吴晓军
  • 3篇何毓蓉
  • 2篇徐祥明
  • 1篇周红艺
  • 1篇张保华
  • 1篇冯云清
  • 1篇刘定辉
  • 1篇王艳强
  • 1篇陈庆瑞
  • 1篇吴忠厚
  • 1篇贺秀斌
  • 1篇石承苍
  • 1篇周孝强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2006年中...
  • 1篇第一届全国农...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川省耕地地力及承载力预测被引量:5
2003年
四川省的耕地地力以土壤质量系数衡量,多数在0 70以下。按耕地最大生产潜力计算,以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预测耕地和人口,在2040年后,四川省的粮食产量与人口需求间将出现亏缺,预计分别缺口粮食523 7024×107kg和168 4425×107kg,那时四川将超载人口386 34万人至1201 20万人。按耕地现实粮食生产力(单产)计算的四川省耕地承载力,从2000年后,出现粮食缺口和人口超载。预计未来50年,粮食亏缺将在887 4259×107kg至2982 2803×107kg,人口超载达2035 4万人至6840 1万人。表明四川省的耕地超载,耕地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何毓蓉周红艺张保华冯云清石承苍吴晓军陈庆瑞周孝强
关键词:耕地地力粮食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
四川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当前,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农村环境破坏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四川省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目的,通过几个区、县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在建立农村清洁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面源...
吴忠厚吴晓军
关键词:面源污染控制乡村清洁工程循环农业
文献传递
四川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简化了生产流程的农业新技术,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护土壤生态、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防治农业面源...
吴晓军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耕作技术
文献传递
古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以广汉三星堆遗址水耕人为土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选定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典型古水耕人为土,研究剖面的诊断层特性与形成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形成时期长、发育程度高的古水耕人为土,在土壤剖面形态和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分化。同时水耕表层结构发育,犁底层适度紧实和有一定结构发育;水耕氧化还原层表现出物质的水耕淋淀及其转化特征等。深化了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对高肥力水耕人为土的培育,以及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研究上取得进展,都有一定意义。
何毓蓉徐祥明吴晓军王艳强贺秀斌
关键词:剖面特征三星堆遗址
成渝经济区的耕地土壤质量特点及保护对策被引量:8
2009年
成渝地区是国家正式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四大经济区之一。通过对成渝经济区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看出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退化问题,呈现不同程度的严重态势,加强土壤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的耕地土壤质量退化主要表现为"蚀、旱、板、酸、薄、生(熟化度低)和毒化(污染)",已成为成渝经济区农业发展的障碍。针对土壤质量主要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扭转土壤利用结构性逆向变化等几点保障成渝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何毓蓉徐祥明吴晓军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面源污染防治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 简化了生产流程的农业新技术,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护土壤生态、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防治农业面...
吴晓军刘定辉
关键词:稻田面源污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