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江兴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结节
  • 2篇孤立性肺
  • 2篇孤立性肺结节
  • 2篇肺结节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缺氧缺...
  • 1篇张量成像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机构

  • 5篇江山市人民医...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吴江兴
  • 2篇陈东明
  • 2篇徐开武
  • 1篇吴锡渊
  • 1篇王伟华
  • 1篇李云雁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常规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肝纤维化和炎症中的诊断效能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MR传统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评估DWI与DTI在诊断肝纤维化和炎症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DWI和DTI检查,采用弥散敏感度(b值)为0、800s/mm2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进行DWI和DTI检查。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按照肝活检评分系统Metavir评分表对肝实质纤维化和肝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MD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C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39、-0.682,P<0.01);ADC、MD值与炎症分级之间有负相关性(r分别为-0.721、-0.486,P<0.01)。结论 DWI在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炎炎症分级方面的诊断效能均优于DTI,ADC值可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肝炎活动的分级。
徐开武姜刚录吴江兴冯贵华陈东明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肝纤维化肝炎
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对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对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组40例,恶性组100例。患者均接受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比较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的肺结节征象和诊断性能的差异。结果:恶性组有空洞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牵拉肺气肿、贴近胸膜和远端穿行血管征的比例分别为11.0%、81.0%、77.0%、49.0%、6.0%、10.0%、31.0%,与良性组的42.5%、62.5%、55.0%、27.5%、20.0%、32.5%、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5.00、5.66、4.55、4.76、8.96、9.33,均P<0.05);敏感性最高的征象为分叶征,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效能最高,达82.0%。结论: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空洞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牵拉肺气肿、贴近胸膜和远端穿行血管征存在明显差异,分叶征为敏感性最高的征象。薄层三维重建联合个性化扫描对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诊断价值。
吴婷婷吴江兴王伟华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总结急性胰腺炎CT影像学特征。结果水肿型30例,坏死型14例,其中合并感染7例,均有较典型的cT表现,胰腺肿胀38例,胰周渗液34例,胰腺坏死14例,脾肿大20例。结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有较高诊断价值,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有助于并发症和预后判断。
吴江兴
关键词: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从而加强SPN良恶性的鉴别区分,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笔者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行灌注扫描,应用GE ADW 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及Perfusion3-body tumor软件对结节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SPN的CT灌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SPN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恶性SPN和炎性SPN的BF、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组与恶性组SPN的BV(P=0.000)、BF(P=0.000)及P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与炎性组SPN的BV(P=0.027)、BF(P=0.000)及P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与炎性SPN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V≥5ml/100g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2%、79.2%、81.3%。设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6.7%、80.0%、85.7%。设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2.2%、80.8%、92.9%。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SPN的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良恶性的鉴别缺乏特异性。设定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时,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设定单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徐开武姜刚录吴江兴冯贵华陈东明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生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CT诊断
2005年
吴锡渊吴江兴李云雁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CT诊断CT表现足月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