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晶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TF3、14-3-3ζ和beclin-1在替莫唑胺治疗敏感与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敏感与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中转录激活因子3 (activatingt ranscription factor3,ATF3)、14-3-3ζ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MZ耐药产生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同一患者TMZ治疗前及耐药时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内ATF3、14-3-3ζ和beclin-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取30μg/m LTMZ培养的U87细胞为实验组,普通溶剂培养的U87细胞为对照组,培养72h,MTT及annexin V-别藻蓝素(allophycoc yanin,APC)单染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凋亡率,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并比较细胞内ATF3、14-3-3ζ和beclin-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TMZ耐药时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ATF3、14-3-3ζ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高于TMZ治疗前(P<0.05);TMZ敏感的U87细胞培养72 h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增加(P<0.05),细胞内ATF3、14-3-3ζ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者呈同向表达。结论:在TMZ用药过程中,胶质母细胞瘤内ATF3激活可能上调14-3-3ζ的表达,进而启动并使自噬增强,导致TMZ耐药产生。
- 李小燕赵建祥任保刚吴雪晶吴丹姚梅宏陈晓雯杨映红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转录激活因子3
- 膀胱平滑肌瘤的超声诊断特征及误诊分析
- 张宇吴雪晶薛恩生叶琴
- 膀胱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被引量:2
- 2019年
- 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膀胱良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本组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平滑肌瘤16例,分析其声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 张宇吴雪晶叶琴薛恩生
- 关键词:间叶组织膀胱平滑肌瘤超声医师超声表现病理证实声图像特征
- 2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存档的29例SPC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分析,并进行CK5/6、肌上皮标记、神经内分泌标记、ER、PR、c-erbB-2及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 SPC发病率1.7%,好发于老年女性,其平均年龄62.2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血溢液共11例,及发现乳房肿物18例。病理形态以镜下均可见到实性乳头状结构为特征,肿瘤细胞围绕轴心呈栅栏样排列,可见细胞内外黏液。肿瘤细胞CK5/6均呈阴性,轴心及导管周围肌上皮完整表达19例,部分表达6例,完全缺失4例。Syn阳性率93.1%,CgA阳性率72.4%,ER、PR均高表达,c-erbB-2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9.9%。结论 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警惕误诊为良性病变。
- 吴雪晶康德勇
-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化
- GRWD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富含谷氨酸的WD重复序列蛋白1(glutamate-rich WD40 repeat containing1,GRWD1)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GRWD1过表达载体和设计siRNA并转染胃癌MKN-45细胞,设立GRWD1过表达组及对照组、siRNA基因沉默组及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差异,采用transwell检测GRWD1过表达和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MKN-45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iRNA组转染MKN-45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过表达组转染MKN-45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GRWD1与MKN-45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有关,下调GRWD1可抑制MKN-45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反之,上调GRWD1可提高MKN-45细胞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
- 黄建平吴雪晶郑宇辉李小燕施栋梁杨映红
- 关键词:胃癌增殖
- EBUS-TBNA组织学与细胞学检查在肺门和纵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组织学与细胞学检查对肺门及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4例经EBUS-TBNA检查的肺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活检标本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对发现形态学恶性标本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4例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恶性病变26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其中腺癌14例,鳞状细胞癌6例,小细胞癌6例,肉芽肿性炎2例,良性病变6例。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肿瘤22例,可疑癌3例,2例见少量类上皮细胞,良性病变4例,3例标本不充足。EBUS-TBNA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敏感度92.86%,特异度100%。结论 EBUSTBNA是肺癌诊断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特异的方法,对肉芽肿性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以进一步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
- 康德勇吴雪晶冯昌银
- 关键词:纵隔肿瘤针吸活检
- 柠檬酸抗原热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加热抗原修复技术的发明更是被誉为免疫组化的革命性突破。有研究认为,高温高压热修复法是对大多数抗原最为稳定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时间控制较为困难,修复时间过长是否会引起非特异性着色仍未有定论。本文着重探讨柠檬酸不同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时间对多种常用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大多数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
- 黄建平吴雪晶郑宇辉杨映红
- 关键词: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
- 不同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HBcAg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mitis B virus,HBV)的核壳结构蛋白,是HBV的核心成分,它包裹着HBV病毒核酸,易与HBcAb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被吞噬。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其在血液中一般难以被检测,只有在肝细胞内才能检出。
- 黄建平杨映红吴雪晶
- 关键词:HBCAG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