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莲
- 作品数:36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近视眼高阶像差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像差数据由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e波前像差仪对不同瞳孔直径的近视眼进行测量,共对1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mm、6.0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增大时球差和慧差比率增加,散光影响球差和慧差,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 易敬林柴勇许小毛周水莲
- 关键词:近视像差高阶像差
-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征合并固定性内斜视一例
- 2016年
-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可导致机体形态和功能异常。这类变异常导致胚胎夭折,部分胎儿即使能够存活,也可能具有特殊表型。本中心近期接诊一例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矸患者,除了有常见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异常外,还合并固定性内斜视。
- 周水莲金涵徐洁许小毛李岚肖凡
- 关键词:固定性内斜视9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数目
- 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回退或欠矫26(30眼)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评价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3月~2005年8月已行LASI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的患者,行LASIK5个月后残留近视散光,再行LASEK治疗其残留近视散光,随访2年,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眼屈光度变化,探讨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回退及欠矫的安全性、疗效及二次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26例(30眼)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取隐形眼镜时间为4~6d,LASEK术后2年,屈光度在±0.50D25眼,27只眼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29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LASE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只眼Haze反应1级。结论LASEK治疗LASIK屈光手术后回退或欠矫的疗效满意,预测性好,安全可靠。
- 付劲松李定章许小毛周水莲
- 关键词:LASIKLASEK再手术
- 8~1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调节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对8~1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调节及双眼视功能检查,以明确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调节及双眼视功能的关系,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的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近视性屈光参差者60名,低度屈光参差者(1.00D≤双眼等效球镜差<2.50D)30名,中高度屈光参差者(双眼等效球镜差≥2.50D)30名。其中同期检查的对照组30名(双眼等效球镜差<1.00D),对三组人群进行双眼视功能(近立体视功能、Worth 4点),调节功能(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反应),水平隐斜视的检查。结果调节幅度和负相对调节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Worth 4点,正相对调节和调节反应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相对调节在低参差组和高参差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6.81;P=0.021,0.000);调节反应在低参差组和高参差组的高度数眼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20.12;P=0.032,0.000),高参差组与对照组相比,调节灵活度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15)。高参差组和低参差组的远、近距离眼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参差组和高参差组在远/近距离的眼位(隐斜度)均较对照组大,随着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程度加大,对双眼视功能损害也加重。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间调节参数也发现部分异常,低参差组和高参差组中高度数眼的调节反应较对照组落后,正相对调节在低参差组和高参差组均较对照组小,调节灵活度在高参差组中明显下降。以上调节参数的改变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存在相关性。
- 周水莲金涵许小毛徐洁帅晓英
- 关键词:屈光参差近视双眼视隐斜
- 病毒性脑炎合并双侧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报告
- 2016年
-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亦有部分患者起病急,症状重,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严重的眼科疾病之一[1],其特征包括全葡萄膜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等,最终出现进行性视网膜坏死,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约占全部患者的20%?60%[2],故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另外其临床发病率低,国外报道为每年VC160?200万)[3]。而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病例则更为少见,由于此时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故往往不能及时诊断,容易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江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18日收治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现对其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重视。
- 吴凌峰周水莲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病例报告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FS-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本中心行近视FS-LASIK手术的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符合及能定期复查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视疲劳的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AC/A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术后1wk和1m视疲劳的评分明显改善,而BUT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调节幅度、正/负相对性调节、AC/A比率指标检查发现,治疗组在术后1周,术后1月调节幅度以及正相对调节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负相对调节、AC/A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早期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有明显改善作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有效。
- 周水莲许小毛曾爱兰刘志虹熊考燕陈娟
- 关键词:视疲劳泪膜破裂时间
- 激光近视矫正术前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及预防性激光治疗的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性光凝对于激光近视矫正术的重要意义。方法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眼行术前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对136例(158眼)患者术前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后,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行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 周水莲许小毛曾爱兰
- 关键词:视网膜光凝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视网膜脱离
- 眼内窥镜激光系统在无晶体性青光眼中的应用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激光系统在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性青光眼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后囊支持的无晶体性青光眼22眼,比较术前与术后眼压、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5mmHg,术后随诊平均6月,平均眼压18.0±9.3mmHg;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眼内窥镜下睫状突光凝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手术直观,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对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性青光眼有理想的疗效。
- 周水莲易敬林谢晖谢程阳曾爱兰张斌
- 关键词:内窥镜睫状体激光光凝
- 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4年至2016年我院对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三棱镜适应试验检查,以此为手术量依据,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观察三棱镜适应前后的斜视度,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眼位恢复情况。结果三棱镜适应试验后视远及视近斜视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8例(81%)正位,1例(2%)过矫,8例(17%)欠矫。结论以三棱镜适应试验的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周水莲金涵李岚徐洁陈娟
-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血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视网膜病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体检中心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201例(观察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1例(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34个相关研究指标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将所有研究对象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支持向量机(SVM)、K邻近(KNN)、分类决策树(DecisionTree)、随机森林(RF)、极端随机树(ExtraTrees)、XGBoost及LightGBM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运用准确率、AUC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经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及Lasso回归筛选出19个变量,构建了SVM、KNN、DecisionTree、RF、ExtraTrees、XGBoost、LightGBM预测模型。其中综合性能最高的为ExtraTrees模型,其准确率高达0.96,AUC值高达0.997。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视网膜病变的SVM、KNN、DecisionTree、RF、ExtraTrees、XGBoost及LightGBM预测模型中,ExtraTree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应用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中,可能为今后早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提供便利。
- 秦伟国淦帆殷波徐婷邓武昌刘彬朱良炎龚攀许国安周水莲
- 关键词:机器学习算法高血压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