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琼

作品数:51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哌啶
  • 17篇氟哌啶
  • 17篇氟哌啶醇
  • 15篇碘化N-正丁...
  • 10篇药物
  • 9篇菌药
  • 9篇抗菌
  • 9篇抗菌药
  • 9篇抗菌药物
  • 7篇心肌
  • 7篇心脏
  • 7篇血管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缺氧
  • 6篇用药
  • 6篇手术
  • 6篇内皮

机构

  • 31篇汕头大学
  • 26篇汕头大学医学...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51篇周燕琼
  • 16篇石刚刚
  • 14篇高分飞
  • 13篇张艳美
  • 12篇黄展勤
  • 11篇符红波
  • 8篇刘幸平
  • 7篇林孟娴
  • 7篇刘小辉
  • 7篇张耀峰
  • 6篇林少梅
  • 5篇吴少霞
  • 5篇郑燕珊
  • 5篇徐晓彬
  • 4篇陈一村
  • 3篇李乐娜
  • 3篇郑锦鸿
  • 3篇蔡木禹
  • 2篇樊化平
  • 2篇罗惠莲

传媒

  • 10篇汕头大学医学...
  • 5篇中国医院用药...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中国现代药物...
  • 3篇海峡药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3篇199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18℃冷冻保存人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低温 - 18℃保存人肝癌细胞Bel74 0 2 回收率 ,并观察其复苏后培养的形态。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 (DMSO)为冷冻保护剂 ,直接于 - 18℃冰箱中冻存人肝癌细胞株Bel74 0 2 ,于冻存后 1周、 1个月、 2个月和 3个月分别取样观察分析。结果 :冻存 3个月后 ,台盼蓝拒染存活率 >70 % ,置瓶培养后第 4天细胞均可贴壁生长、形成克隆。结论 :用 - 18℃普通冰箱冻存肿瘤细胞效果好 。
周燕琼刘小辉
关键词:冷冻保存肝癌细胞
PDCA循环管理对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将1 200份病历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时间分为干预前(2015年1—6月)和干预后(2016年1—6月)各600份。其中,干预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221份,干预后为154份,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6.83%(221/60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适宜率为29.86%(66/221)、预防性联合用药率为7.24%(16/221)、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率为40.27%(89/221)、24 h停药率为11.31%(25/221),干预后分别为25.67%(154/600)、59.09%(91/154)、3.25%(5/154)、73.38%(113/154)、38.31%(59/154),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干预。
洪晓冰余泽林周燕琼张耀峰符红波
关键词: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
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sub>2</su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l)为经典的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以往研究表明Hal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由于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妨碍其在临床作进一步观察,因此对Hal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
周燕琼
关键词:氟哌啶醇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
1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完善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17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共161例(占94.7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71例(占41.76%),其次为抗肿瘤药,共21例(占12.3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符红波周燕琼林孟娴徐晓彬张耀峰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
2017年
目的评价干预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将病历分成干预前组(70例)和干预组(131例),分别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是11.43%;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降为1.53%。结论通过干预,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对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翁燕丽周燕琼符红波林少梅吴少霞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
心肌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及其钾电流的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建立简单可靠的心肌细胞的酶解分离方法,提高细胞存活率和膜片钳实验成功率。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无钙液和胶原酶P二步灌流法分离心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并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高,形态结构良好,可成功记录出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通过改进的分离方法获得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具有正常的电生理特性。
高分飞黄展勤周燕琼石刚刚
关键词:心肌细胞分离膜片钳瞬时外向钾电流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N n butylhaloperidoliodide,F2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前 5min ,舌下静脉推注F2 ,观察在急性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验结束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F2 能剂量依赖地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SP、DP、AP、LVSP、LVDP、LVAP、±dp/dtmax均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及溶剂组升高 ,HR、LVEDP有所降低 ;同时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 F2
周燕琼石刚刚高分飞刘幸平樊化平黄展勤吴惜贞刘冰
关键词: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面积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扩增与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目前一致认为 ,具有典型树突状形状 ,膜表面高表达MHCⅡ类分子 ,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 ,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 ,方能称之为DC。有髓系来源DC与淋巴系干细胞来源DC之分 ,大多数DC来源于骨髓 ,DC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 ,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 ,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处女型或初始型T细胞增殖 ,并能过其表面大量的MHC与抗原联合 ,以膜结合的方式递呈抗原 ,DC与T细胞聚合成簇 ,为抗原递呈和T细胞增殖提供稳定的微环境 ,从而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病及某些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从直接分离提取到添加细胞因子诱导扩增 ,DC的研究获得很大进展 。
周燕琼刘小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一种简易的滤气装置
2003年
周燕琼刘幸平刘小辉李乐娜
关键词:输液管神经细胞细胞培养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9月293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总结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药品种以五水头孢唑林使用率最高;给药途径除1例口服外,其余均采用静脉滴注;160例给药时机合理;给药疗程普遍较长;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给药时机和给药疗程不合理。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监管。
张耀峰林孟娴周燕琼张奕芝符红波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