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脚根
- 作品数:45 被引量:2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南地区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的区域差异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4省野外调查样点和农户调研数据,对中南4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以及农田氮、磷、钾收支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有机物质投入量大小为广西(8993 kg·hm-2)>湖南(6390 kg·hm-2)>湖北(5012 kg·hm-2)>广东(4630kg·hm-2);平均化肥投入量为广西(777.5 kg·hm-2)>湖南(501.6 kg·hm-2)>湖北(486.4kg·hm-2)>广东(340.4 kg·hm-2).4省农田氮和磷收支为氮磷盈余,其中广西农田氮盈余率(67.2%)、磷盈余率(99.0%)明显超过湖南(氮盈余率33.2%,磷盈余率50.8%)、湖北(氮盈余率11.8%,磷盈余率11.0%)以及广东(氮盈余率7.8%、磷盈余率30.0%).湖南、湖北、广东3省为钾亏缺,亏缺率分别为湖南6.6%、湖北18.7%、广东12.4%,而广西收支为钾盈余19.5%.
- 刘欢瑶吴金水周脚根肖和艾周萍
- 关键词:生物量秸秆
- 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方法比较——以小流域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进行有效估值能提升其数据质量。为探究不同估值方法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长期定位观测的每日气象和水文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太阳辐射量、降雨量及地表径流量)为例,以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和Pearson相关系数(r)为性能验证指标,比较了线性内插法(LIM)、K-最近邻插值法(KNNM)、样条插值法(SIM)、多项式插值法(PIM)和核密度估值法(KDEM)5种估值方法的估值性能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LIM、SIM和KDEM的估值性能总体上优于其它2种方法;(2)5种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太阳辐射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81~6.35,MAE为1.30~4.20,r为0.70~0.98(P<0.05),而对水文数据(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2.54~26.28,MAE为3.60~14.21,r为0.07~0.72。可见,各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的估值性能强于对水文数据;(3)上述数据集的变异系数(CV)与估值评估指标(RMSE、MAE及r)线性相关(P<0.05),是影响估值性能的重要因素。
- 甘蕾周脚根石锦李希沈健林吕殿青李裕元吴金水
- 关键词:缺失值估值方法时间序列
-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取样方法
- 为有效地监测京郊农田环境质量,该文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的取样方法。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分类,获取京郊小麦地、裸露农田、草地、林地、果园及设施农业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定样本总量,每种土地利...
- 周脚根赵春江黄文江杨崇俊
- 关键词:遥感影像分类土地利用分类
- 文献传递
- 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不确定性分析——以小流域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例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对普遍存在的时间序列缺失值进行有效估值,进而改善时间序列数据的质量。【方法】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长期定位观测的气象(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太阳辐射)及水文(降水量、地表径流量)数据为样本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比较了线性内插法、K-最近邻插值法、多项式插值法、样条插值法和核密度估值法5种估值方法的性能差异,分析了不同取样时间步长(日和月)及不同数据缺失量(1%、5%、10%、15%、20%)条件下对缺失值进行估值的不确定性。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值平均误差(MAE)和Pearson相关系数(r)3个交叉验证指标用于评估5种估值方法的性能优劣。【结果】①5种方法估值性能较好,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0.99(P<0.05),且以核密度估值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的估值性能为优;②数据缺失量和取样步长增加降低了5种估值方法的估值精度;③数据集的变异系数(CV)与估值评估指标(RMSE、MAE及r)显著相关(P<0.05)。【结论】核密度估值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的估值结果相对更可靠,变异系数是影响估值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 石锦周脚根王辉甘蕾沈健林李希李裕元吴金水
- 关键词:缺失值估值方法时间序列
- 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样点密度优化被引量:10
- 2014年
- 县域是我国国家尺度土壤碳库估算的基本地域单元,合理的土壤样品采集密度是保证估算精度要求的基础。以桃源县为例,设置4.70、0.90、0.60、0.40、0.25、0.15、0.10和0.05个km-2共8个样点密度梯度,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样点密度对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精度的影响。经典统计表明,随着样点密度的降低,重复抽样下土壤有机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的波动逐渐增大,标准误差呈幂函数增加(Y=0.025X-0.47,R2=0.97,p<0.01)。地统计学分析表明,随着样点密度的降低,块金值和基底效应逐渐增加,偏基台、变程和决定系数的波动幅度逐渐增大,拟合残差呈幂函数增加(Y=0.001 4X-1.66,R2=0.56,p<0.05);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局部差异逐渐被弱化,重复抽样下县域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其平均误差的波动逐渐增强,均方根误差呈幂函数增加(Y=0.77X-0.05,R2=0.59,p<0.05)。从整体上看,样点密度小于0.15个km-2时,以上变化均急剧增强,土壤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快速降低。因此,综合科学、高效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估算县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最佳样点密度为0.15个km-2。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野外调查提供辅助支持。
- 上官魁星吴金水周脚根朱捍华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
- 亚热带丘陵区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拦截氮磷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人工湿地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植物构成及其组合模式是影响湿地污染消纳能力的关键。以湖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通过人工湿地小区试验,选取对氮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浮水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为主要植物,分别与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灯芯草(Juncus effusus)、野芋头(Calla palustris)、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构成不同的植物组合模式,研究其对农村污水(COD:56.34~109.41 mg·L^(-1)、TN:21.11~33.24 mg·L^(-1)、TP:3.36~5.74 mg·L^(-1))的净化效果,旨为亚热带丘陵区农村污水人工湿地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观测期内(7—11月),野芋头组合对COD去除效果最好,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为21.24 mg·L^(-1),平均去除率为72.9%。铜钱草组合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3.52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84.9%。梭鱼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22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5.2%。各植物组合氮磷积累量分别在12.43~30.87 g·m^(-2)和0.99~4.69 g·m^(-2)之间,梭鱼草组合氮磷积累量最大(8月:N 30.87 g·m^(-2)和11月:P 4.69 g·m^(-2))。植物吸收占总氮磷去除的比例分别为17.3%~27.8%和10.3%~16.7%,其中,以梭鱼草组合对氮磷的吸收比例最大,野芋头组合吸收比例最小。综合而言,绿狐尾藻与梭鱼草组合为研究区最佳湿地水生植物组合模式。
- 王丽莎李希甘蕾张瑞吕殿青周脚根张满意李裕元吴金水
-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氮磷
- 中温-暖温带表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6
- 2017年
- 解析区域土壤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综合管理与利用。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中温-暖温带表土(0—30cm)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SN)、全磷(TSP)其摩尔比率的变异系数均介于0.1—1之间,表明其在空间上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性。此外,C∶N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C∶N较稳定。(2)表土TSP和C∶N具有小范围、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OC、TSN、C∶P和N∶P具有较大范围、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摩尔比率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表土碳氮磷含量及其摩尔比率均没有呈现明显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规律,SOC、TSN、C∶P和N∶P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低值区分布范围较广;C∶N的高值区零星分布在冀北地区,TSP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斑块状分布。(3)土壤C∶N、C∶P和N∶P受到土壤理化性状、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扰动、气候及地形等因素的调控。此外,不同气候带的C∶N、C∶P和N∶P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区土壤C∶N与高寒带较接近,同时与其他气候带没有显著的差异;C∶P和N∶P与温带沙漠区较接近,与其余气候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说明不同气候带之间的C∶N较C∶P和N∶P稳定。
- 曹祥会龙怀玉周脚根朱阿兴刘宏斌雷秋良邱卫文
- 关键词:地统计
- 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06年
- 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改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动力学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态环境、土壤质地和耕作管理制度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的研究结果。
- 周脚根黄道友
- 关键词:分析方法影响因素
- 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磷收支及流失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磷素(P)在环境中的过量累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论文以湖南省长沙县脱甲河农区小流域(52km2)和涧山河森林一农区小流域(50km2)为研究单元,基于人户调查资料和连续4a的流域把口站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典型小流域P的收支平衡及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农区小流域出口地表水总磷(TP)含量变化为0.03-0.68mg·L-1,平均含量为0.21mg·L-1,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森林一农区小流域TP含量变化范围为0.01~0.35mg·L-1,平均为0.08mg·L-1,整体为Ⅱ类水质,表明森林一农区小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农区小流域。农区小流域P的环境滞留强度(32.0kg·hm-2·a-1)显著高于森林一农区小流域(20.6kg·hm-1·a-1),对环境影响更大。以2013年为例,农区小流域P的主要输入项为饲料,占53.1%,森林-农区小流域则以肥料为主,占53.0%;两个流域的P输出项都以植物和畜禽产品输出为主,均占总输出量的94.0%左右。控制小流域肥料和饲料投入、增加循环利用途径以及提高P利用率是当前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 王美慧周脚根韩增孟岑杨文焦军霞程牧春李裕元吴金水
- 关键词:磷负荷入户调查
- 基于氮素和水分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预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该研究利用2003~2005年三年的试验数据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该文分析了2003年、2004年冬小麦返青至挑旗期的冠层氮密度、等价水厚度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并对以两年各自试验数据建立的监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回归模型进行比较进而找到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两年中都以基于返青期的冠层氮密度和等价水厚度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为最佳模型。综合两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以2005年试验数据为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达到0.35,可以较好地指示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
- 王芊李存军王大成周脚根杨武德
- 关键词:冬小麦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