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交
  • 2篇老鹳草
  • 2篇牻牛儿苗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原儿茶酸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总黄酮
  • 1篇总黄酮提取
  • 1篇鞣花酸

机构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朱明慧
  • 4篇尹海波
  • 4篇姜海燕
  • 4篇涂秀文
  • 2篇王吉华
  • 1篇赵晓雨
  • 1篇许鑫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鹳草的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老鹳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模式进行识别,完善老鹳草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取24批不同产地老鹳草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TC-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9 nm,柱温为30℃;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药材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共有模式识别。结果:根据PCA的3D和平面投影图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排除个别样品,最终筛选出18批样品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其相似度均在0.959以上。结论:该方法稳定、易操作,可为科学评价和控制老鹳草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尹海波王吉华涂秀文朱明慧姜海燕
关键词:老鹳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不同采收时期牻牛儿苗中4种酚酸类活性成分的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牻牛儿苗中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及鞣花酸的含量,为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4%磷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9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92 ~4.920 g·L^-1(r =0.999 3),0.497 ~4.970 g·L^-1(r =0.999 7),0.995 ~9.950 g·L^-1(r =0.999 8),0.989 ~9.890 g·L^-1(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6%(RSD 2.1%),99.78% (RSD 1.3%),100.18% (RSD 1.0%),100.21%(RSD 1.4%).结论:牻牛儿苗中没食子酸及原儿茶酸的含量在五月末达到最大值,柯里拉京及鞣花酸的含量在六月末达到最大值.4种酚酸活性成分总量在六月末达到最高.
尹海波赵晓雨涂秀文朱明慧姜海燕
关键词:牻牛儿苗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采收期
牻牛儿苗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优化牻牛儿苗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不同种质来源的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并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对不同产地牻牛儿苗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4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对全国26个不同产地牻牛儿苗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其范围为2.47%~16.81%。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不同产地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建议入药时充分考虑产地因素。
许鑫涂秀文姜海燕朱明慧尹海波
关键词:牻牛儿苗总黄酮正交设计
不同产地老鹳草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从DNA水平对老鹳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老鹳草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单因素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老鹳草ISSR-PCR反应体系,对我国20个主要分布区的老鹳草进行ISSR-PCR扩增与检测,扩增结果转化为"0"、"1"矩阵后,利用Popgene32及Ntsyspc-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15条引物共得到20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97条呈现多态性,占94.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01 8~0.939 4。20份样品分为2大类,聚类较为复杂,大多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我国老鹳草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筛选优质种质奠定了遗传基础。
尹海波王吉华涂秀文朱明慧姜海燕钟鸣
关键词:老鹳草ISSR正交试验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