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祯
- 作品数:61 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 Ca在钢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89年
- 综述了Ca在钢中的应用。Ca能控制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及组成,改善钢的力学性能及切削性能。对Ca 在钢中今后的应用研究作了论述。
- 江来珠孙培祯崔崑
- 关键词:CA
- 塑料模具钢5NiSCa被引量:1
- 1990年
-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对塑料模具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塑料模具钢大多采用正火或退火态的46、40Cr钢等,模具寿命低,且由于粗糙度高,影响制品的外观质量。对于型腔复杂模具的薄壁处及细长型芯,又往往因强度不足而造成变形,早期失效。为满足塑料模具的需要,我们研制成了预硬型易切削镜面塑料模具钢5NiSCa。
- 孙培祯何建宏
- 关键词:塑料模具钢模具钢
- 碳含量对易切削非调质塑模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1994年
- 研究了碳含量与易切削非调质塑料模具钢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上升,钢的硬度随之而升高,韧性则先升后降,钢的切削性能渐趋恶化。
- 乔学亮黄群赵建生孙培祯孙培祯
- 关键词:易切削非调质钢碳含量塑料模
- 全文增补中
- 对渗硼层脆性几种测试方法的评价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对比、分析、研究了评价渗硼层脆性的三点弯曲、锤击和磨削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点弯曲及锤击试验结果分别受渗硼层残余应力和基体硬度所控制,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很难用以单独评价渗硼层脆性;磨削试验是一种定性的方法,且试验条件较为苛刻。作者建议采用三点弯曲及锤击试验的综合结果评价渗硼层脆性。
- 赵建生陈钰秋谢长生孙培祯
- 关键词:渗硼脆性渗硼层
- 工模具钢表面NiP化学复合镀被引量:3
- 2001年
-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镍工艺中选择惰性粒子的原则 ,影响粉体粒子在化学复合镀中沉积的因素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复合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化学镀与基体钢的滑动磨损的耐磨性 ,对因磨损失效的部分工模具进行Ni P SiO2 化学复合镀 。
- 陈钰秋罗慧倩孙培祯
- 关键词:化学复合镀工具钢模具钢
- 易切削钢5NiSCa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 1993年
- 研究了S—Ca复合系易切削预硬型塑料模具钢5NiSCa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Ca在钢中的作用,并与单一硫系易切削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Ca的变质作用提高了钢的等向性能、切削加工性能。
- 乔学亮孙培祯陈玉秋崔昆
- 关键词:易切削钢模具钢
- 锻造工艺对易切削非调质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1994年
- 研究了锻造工艺对易切削非调质塑料模具钢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锻压比的增加、终锻温度的升高和冷却速度的加快,钢的冲击韧性随之增加。
- 乔学亮黄群赵建生孙培祯崔昆
- 关键词:锻造工艺冲击韧性模具钢
- 在循环加热冷却条件下的马氏体相变
- 1993年
- 利用Formaster-F全自动相交仪,对一种含Mn-Ni热模具钢在循环加热冷却条件下的马氏体相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初期,马氏体体积分数f_m随循环周次N的增加而增加;在循环中期,f_m随N的增加而下降;f_m在循环后期趋于一稳定值(~50%)。当N≥9次后,在冷却时,马氏体转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不连续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V_4C_3的析出和马氏体中晶体缺陷向奥氏体的逆向遗传,使原奥氏体演变为两种不同稳定性的奥氏体有关。在冷却时,它们各自的M_S温度不同。
- 谢长生孙培祯吴一平乔学亮赵建生
- 硅对GD钢下贝氏体组织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1993年
- 本文研究了不同硅含量的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经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处理后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亚结构和数量,讨论了GD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D钢的硅含量对下贝氏体的相变过程和显微结构起决定性的作用。当GD钢的硅含量达到1.82%时,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呈准下贝氏体形态,且复相组织表现出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 文翠娥孙培祯谢长生崔昆
- 关键词:复相组织硅模具钢力学性质
- 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被引量:3
- 1992年
-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测定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变化,残余奥氏体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含硅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越高,钢的断裂韧性越好。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钢的断裂韧性有利。
- 文翠娥孙培祯谢长生崔昆
- 关键词:奥氏体断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