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轩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氟西汀和丙米嗪对应激诱导的青幼期大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不同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gi.p.)。采用蔗糖水偏好、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结果与对照组(n=10)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n=11)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糖水偏好指数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米嗪干预组(n=10)的糖水偏好明显低于丙米嗪对照组(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干预组(n=11)与氟西汀对照组(n=11)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旷场测试中,青幼期后期(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其早期(PND29)相比旷场直立行为次数降低(P<0.05),但自发活动量(水平运动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干预明显增加大鼠直立行为次数(P<0.05)。此外,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PND29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而在闭合臂停留时间增加;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增加,闭合臂停留时间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诱导了青幼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氟西汀而非丙米嗪可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应激降低了青幼期大鼠的焦虑水平,而两种药物对焦虑行为均没有明显作用。
- 谢希邵枫罗晓敏管西婷孟庆轩王玮文
- 关键词:抑郁应激丙米嗪氟西汀
- 不同发育阶段社会隔离对成年大鼠潜伏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观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社会隔离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潜伏抑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神经机制。实验1:雄性Wistar大鼠在PND38-51天被给予2周的社会隔离,然后分别在PND52天及恢复2周群居后的PND66天,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测定潜伏抑制;实验2:雄性Wistar大鼠在PND58-71天被给予2周的社会隔离,然后分别在PND72天及恢复2周群居后的PND86天,测定潜伏抑制;实验3:利用实验1的社会隔离模式,然后在PND52天及PND66天测定其伏隔核的多巴胺水平。实验发现:1)青春期社会隔离不影响青春期大鼠的潜伏抑制及伏隔核多巴胺水平,但能诱发成年早期大鼠的潜伏抑制缺失及伏隔核内多巴胺水平的提高;2)成年早期的社会隔离不影响大鼠的潜伏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成年早期社会隔离相比,青春期社会隔离能诱发大鼠的潜伏抑制缺失,且此行为异常直至成年期后才表现出来,伏隔核的多巴胺可能和参与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相关。
- 金暕王玮文孟庆轩刘美邵枫
- 关键词:青春期多巴胺伏隔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