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会来
- 作品数:18 被引量:2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SRT对于污水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试验采用经过长期驯化,控制污泥龄分别为9d和15d的活性污泥,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污泥龄(SRT)对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O主要产生于污水脱氮的硝化过程中,而反硝化过程的贡献较少.较短的污泥龄有利于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9d污泥龄的活性污泥系统产生N2O量是15d污泥龄污泥系统的1.2倍,分别为4.62mg·mL-1和3.8mg·mL-1.不同污泥龄条件下产生N2O的转化率也有所差别,污泥龄较短的活性污泥系统产生N2O的转化率也较高,分别为11.2%和7.8%.系统经长期在较短的污泥龄下运行,并没有影响系统的脱氮效果,两种污泥龄条件下系统的脱氮率都在96%以上.为了减少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量,应避免污水处理系统过短的污泥龄,造成污水脱氮过程N2O的产量和转化率的大幅升高.
- 尚会来彭永臻张静蓉王淑莹
- 关键词:污水脱氮SRTN2O
- 硝化过程亚硝态氮氧化阶段的N_2O产生情况被引量:14
- 2010年
- 为考察生活污水硝化过程的亚硝态氮氧化阶段是否有N2O产生,利用经生活污水长期驯化后的污泥和SBR反应器,在pH值为8、曝气量为60L/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O2-N浓度下N2O的产生情况。试验发现,除了氨氧化阶段,NO2-N氧化阶段也是N2O的重要产生源。调节NO2-N浓度分别为81.45、65.29、40.18和16.82mg/L,结果发现随着NO2-N浓度的降低,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也有所降低,但当NO2-N浓度降低至1.64mg/L时,N2O的产生量和转化率却有所升高。此外,还考察了NO2-N浓度为30mg/L左右时,不同pH下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则N2O的产量逐渐减少。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减少N2O生成量的效果,应控制pH值在7以上。
- 张静蓉王淑莹尚会来彭永臻
- 关键词:污水处理亚硝态氮N2OPH
- 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量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了考察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氧化亚氮(N2O)的释放量,以碳纤维为填料,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实际生活污水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释放量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在低溶解氧水平(0.2~1.5 mg/L)下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率维持在79%以上.在4个溶解氧水平0.2、0.4、1.0、1.5 mg/L下,每去除1 g氨氮N2O释放量分别为0.005、0.025、0.021、0.025 g,远低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N2O释放量.1个反应周期内,N2O释放量随NH4+-N氧化而增加,NH4+-N氧化结束后,N2O释放量急剧减少.在曝气状态下,N2O释放速率与ρ(COD)呈现了较好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N2O主要是由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产生.
- 王淑莹张静蓉尚会来王赛巩有奎
- 关键词: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膜
- 实现污水脱氮过程中N<Sub>2</Sub>O产生的减量控制方法
- 实现污水脱氮过程中N<Sub>2</Sub>O产生的减量控制方法属于污水脱氮领域。通过水泵将污水打入密封反应器中,水加至设定的位置关闭水泵,打开电磁阀和曝气泵,并通过曝气头开始向反应器中曝压缩空气,在整个曝气过程中pH、...
- 彭永臻尚会来张静蓉
- 文献传递
- 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中N_2O释放量及控制策略被引量:28
- 2009年
- 采用SBR反应器考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的释放.通过实时控制策略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亚硝化率可维持在90%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5、1.0、1.5和2.0 mg/L条件下,考察N2O的释放和亚硝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1.5 mg/L时最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亚硝化率,同时N2O逸出量最小,每去除1 g氨氮释放N2O0.06 g;在碳纤维填料SBR反应器中,通过维持较低溶解氧水平和分段投加碳源的运行方式成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在79%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2、0.4、1.0和1.5 mg/L时,考察N2O的逸出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在1.0 mg/L时最有利于控制N2O的释放,每去除1g氨氮释放N2O 0.021 g,其N2O释放量仅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1/3.
- 张静蓉王淑莹尚会来彭永臻
- 关键词:实际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
-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称,从1750年以来统计的全球12个高温年,其中11个发生在过去12年里,可见全球温室效应已日趋严重。而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排放标准不断严格,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二级深化...
- 尚会来
- 关键词:生活污水生物脱氮SBR反应器一氧化二氮
- 文献传递
-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研究中考察了SBR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反应器内部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污泥龄对于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以分子量650Da、1700Da和2000Da为代表的腐殖质类有机物逐渐积累,小分子量有机物(<200Da)逐渐转化为具有中间分子量(500~3000Da)的腐殖质类有机物和大分子量(>10000Da)微生物代谢产物;污泥龄对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情况的影响不大,污泥龄较长的SBR反应器其出水有机物在分子量650Da和20000Da处表现出较弱的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表明较长的污泥龄有助于腐殖质类有机物和溶解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降解.
- 郭瑾张静蓉尚会来唐旭光彭永臻
- 关键词:分子量分布
- 硝化类型对污水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采用好氧-缺氧SBR系统,研究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释放情况,重点考察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而反硝化阶段有利于降低N2O产生量.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有显著影响.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过程中N2O-N产生量分别为1.87,0.90mg/L,短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远低于全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在DO浓度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应用实时过程控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可降低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
- 刘秀红彭永臻马涛尚会来吴昌永
- 关键词: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实时过程控制
- 不同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中C/N对N_2O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9年
- 试验采用SBR反应器,分别考察了不同C/N条件下,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情况.投加乙醇作为反硝化碳源,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调节C/N分别为0、1.2、2.4、3.5、5.0和20,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调节C/N分别为0、1.8、2.4、3.0、4.3、5.2、6.6和20.6.结果发现,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最佳C/N为3.0,此时N2O产生量为0.044mg·L-1;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最佳C/N为5.0,此时N2O产生量为0.135mg·L-1,是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的3倍.电子受体类型不同时,N2O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在碳源严重不足时,反硝化率和N2O产生量均很低;碳源相对不足时N2O产生量增加;C/N过大时,虽然反硝化速率很快,但N2O产量也急剧增大.可见,与全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可节省40%碳源,且控制C/N=3,其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O远少于全程反硝化.
- 尚会来彭永臻张静蓉王淑莹
- 关键词:反硝化亚硝酸盐C/N氧化亚氮
- ρ(C)ρ/(N)对污水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SBR反应器硝化结束的混合液,通过投加不同碳源量和利用内源碳源反硝化,考察了不同ρ(C)/ρ(N)对污水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情况的影响.控制ρ(C)/ρ(N)分别为0、1.2、2.4、3.5、5.0和20,结果发现,不投加外碳源条件下,利用内源碳源反硝化过程反硝化率仅有10%,产生的ρ(N2O)也很低.投加外碳源控制ρ(C)/ρ(N)为1.2和2.4条件下,反硝化率分别为18.44%和33.55%,产生的ρ(N2O)同样较低,ρ(C)/ρ(N)=3.5和5.0时,反硝化率升高到了71%和91.4%,产生的ρ(N2O)也升高到0.227 mg/L和0.135 mg/L,是不加外碳源时产生量的30倍和18倍.继续提高ρ(C)/ρ(N)到20,发现反硝化率可以达到99.29%,产生的ρ(N2O)增高到了0.317 mg/L.可见,在污水反硝化过程中,虽然ρ(C)/ρ(N)过低产生的ρ(N2O)很少,但严重影响反硝化效果,要得到较高的反硝化率,需要较高的ρ(C)/ρ(N),但是ρ(C)/ρ(N)较低和过高时都会产生较高的ρ(N2O),所以,污水反硝化过程中应该控制ρ(C)/ρ(N)在5左右,既可以实现较高的反硝化氮去除率,又可减少ρ(N2O)的产生.
- 彭永臻尚会来张静蓉王淑莹
- 关键词:反硝化N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