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崇敬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伤患者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脊髓损伤患者
  • 3篇骨密度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骨质疏松症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变异
  • 1篇体检
  • 1篇体检者
  • 1篇青年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小梁
  • 1篇间期

机构

  • 3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北京博爱医院

作者

  • 5篇崇敬
  • 3篇佟艳铭
  • 3篇纪树荣
  • 3篇徐基民
  • 3篇孙岚
  • 2篇朱颖
  • 2篇张蕴忱
  • 1篇许健鹏
  • 1篇史文博
  • 1篇郑志昌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6800名体检者中正常心电图变异情况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正常心电图(ECG)的一些变异现象。方法对1993年~2011年本院17~40岁6800名体检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40名(68.24%)心电图正常,136名(2%)为异常心电图,2024名(29.76%)心电图为超出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的非异常心电图现象,表现为:短PR间期;PⅡ倒置;心率(HR):40~60次/min,HR:100~110次/min;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及胸导R波递增不良;SⅠSⅡSⅢ;STV3~V6抬高>0.3~0.5 mV;轻度心电轴偏移及心脏轻度转位;偶见室上性或室性早搏。经进一步超声心动图(UCG)、动态心电图(Holter)、胸部X线等检查,随访3~6个月,均为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人。结论这些超出正常心电图诊断标准的非异常的心电图现象是在健康人群中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朱颖郑志昌崇敬
关键词:心电图体检青年
阿法骨化醇及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及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比较 3 1例口服阿法骨化醇与42例未口服该药的脊髓损伤患者 ,以及 2 2例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与 2 4例未口服该药的脊髓损伤患者第 4腰椎和股骨近端及其分区骨密度变化的差异。结果是否口服阿法骨化醇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保持无显著影响 ;但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患者的股骨近端 (total)骨密度较未口服该药物患者下降少 ,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有保护作用。
徐基民纪树荣许健鹏孙岚佟艳铭崇敬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密度骨质疏松症二膦酸盐类
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5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1.5 s长RR间期的病因和心电图改变。方法对7 245例动态心电图受检者中伴>1.5 s长RR间期的598例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发生长RR间期的年龄、性别及长RR间期的时间分布,探究其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1.5 s长RR间期的检出率为8.25%,61~93岁老年人发生比例较高,占80.60%(P﹤0.01),其中61~93岁男性发生长RR间期的比例最高为48.33%,与前两个年龄组男性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RR间期发生在23:00~5:00点最多,占57.02%,与发生在6:00~22:00点比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者或二者的合并为长RR的最常见病因;正常人也可见长RR;药物可诱发长RR;长RR的主要心电图改变是心房颤动(43.31%)、室上性早搏未下传(15.05%)、阵发心房颤动(7.53%)、Ⅱ度窦房阻滞〔S-AB(5.52%)〕、Ⅱ度Ⅰ型房室阻滞〔A-VB(3.51%)〕。>3 s长RR多见于心房颤动、Ⅲ度房室阻滞、三分支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且50%伴晕厥。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是安全、有效、可重复、长程检测长RR的惟一手段。分析长RR要结合年龄、性别、发生时间、病因等临床情况,注意鉴别诊断。
朱颖史文博崇敬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
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5月—2002年12月2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按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标准差)及骨量丢失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t值≤-1.0标准差),然后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4的骨量丢失只与性别(OR值为0.336,P<0.01)和体重指数(OR值为0.911,P<0.05)相关;与股骨近端(包括全部、股骨颈、Wards三角及股骨转子共4个部位)的骨量丢失相关的因素是:病程(4个部位,OR值为1.028—1.054,P<0.05或P<0.01)、ASIA残损分级(除股骨颈外的3个部位,OR值为0.682—0.764,P<0.05或P<0.01)、年龄(Wards三角,OR值为1.032,P<0.05),以及体重指数(股骨转子,OR值为0.898,P<0.01),而脊髓损伤平面和肢体痉挛程度与L4和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L4和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因素不同;病程和ASIA残损分级是脊髓损伤患者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徐基民纪树荣张蕴忱孙岚崇敬佟艳铭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量丢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SCI
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因素及骨密度变化的部位差异。方法 回顾 2 0 0 0年5月~ 2 0 0 2年 12月 2 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 (LunarProdigy型 )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 ,对其中进行了 2~ 3次检查的 81例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骨密度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及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运动评分等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L4骨密度与体重指数呈独立正相关 (偏回归系数为 0 .0 15 2 ,P <0 .0 1;R2 =0 .0 5 9,P <0 .0 1) ;对股部各测试区域骨密度有显著影响的共同参数依次为病程 (偏回归系数为 -0 .0 0 5 5~ -0 .0 0 40 ,P <0 .0 1)及体重指数 (偏回归系数为 0 .0 0 3 1~ 0 .0 162 ,P <0 .0 1,Wards三角除外 ) ;比较 81例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 [(前 1次骨密度 -后 1次骨密度 ) /前 1次骨密度× 10 0 % ] ,L4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 ( -0 .7% )比股骨近端 ( 4.5 % )及各分区 ( 3 .4%~ 6.1% )的要小 ,各部位骨密度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比较股骨近端各分区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 ,股骨颈的下降程度最小 ( 3 .4% ) ,股骨干 ( 4.2 % )和Wards三角 ( 4.9% )次之 ,股骨转子 ( 6.1% )降低最为严重。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骨?
徐基民纪树荣张蕴忱孙岚佟艳铭崇敬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小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