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巍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性信息素
  • 3篇夜蛾
  • 3篇斜纹夜蛾
  • 2篇油菜
  • 2篇抗虫
  • 2篇抗虫性
  • 1篇地老虎
  • 1篇性信息素诱捕...
  • 1篇雄蛾
  • 1篇胰蛋白酶抑制...
  • 1篇诱捕
  • 1篇诱捕器
  • 1篇诱导抗性
  • 1篇幼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防御
  • 1篇植物抗虫
  • 1篇植物抗虫性
  • 1篇田间
  • 1篇田间应用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海宁市植保土...

作者

  • 4篇崔巍
  • 3篇娄永根
  • 2篇汪霞
  • 1篇庞保平
  • 1篇李子忠
  • 1篇杨茂发
  • 1篇向玉勇
  • 1篇胡留成
  • 1篇唐毅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及其诱导的油菜抗虫性研究
本文以斜纹夜蛾为模式昆虫,研究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以及油菜对斜纹夜蛾的诱导抗性。主要结果如下: 研究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
崔巍
关键词:斜纹夜蛾性信息素抗虫性诱导抗性
文献传递
斜纹夜蛾幼虫诱导的油菜抗虫性及其与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关系被引量:18
2010年
植物在受植食性昆虫为害时能产生防御反应,并且植物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对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诱导防御反应很少有研究报道。为此,本实验通过测定油菜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研究了油菜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害后的抗虫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在油菜诱导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系。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能导致油菜体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系统性上升,外用茉莉酸甲酯处理也能系统性增加油菜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并且取食茉莉酸甲酯处理或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过的叶片能显著降低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两者的体重分别为对照植株上的67.5%和60.2%。机械损伤加斜纹夜蛾幼虫口腔分泌物处理能引起处理叶中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增加,但其诱导效果与机械损伤加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两者明显低于虫害的诱导效果,两种处理的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分别为虫害诱导的68.4%和24.4%及62.9%和36.9%;多次连续机械损伤的诱导效果与一次损伤的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斜纹夜蛾幼虫诱导的油菜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而其激活油菜抗虫反应的机理则可能与其特定的取食行为相关。
胡留成崔巍汪霞娄永根
关键词:斜纹夜蛾油菜植物防御植物抗虫性胰蛋白酶抑制剂
小地老虎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的EAG反应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触角电位记录(EAG)技术,测定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雄蛾对性信息素标准化合物Z7-12:Ac(A)、Z9-14:Ac(B)、Z11-16:Ac(C)、Z5-10:Ac(D)和Z8-12:Ac(E)的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其中组分A(Z7-12:Ac)引起的反应最强,为5.65mV,组分B(Z9-14:Ac)和C(Z11-16:Ac)居中;组分D(Z5-10:Ac)的EAG反应值最小,为2.50mV。二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四元混合物和全组分的EAG反应较高,其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单组分的反应值。三元混合物ABC的反应值最高,与5头雌蛾腺体的正己烷浸提液的EAG值相当。在使用剂量为0.01ng^100μg反应内,小地老虎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各组分及其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大致呈"S"形。从不同日龄雄蛾对标准化合物的反应中,发现在羽化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之后则随日龄增加EAG反应降低。
向玉勇杨茂发崔巍娄永根唐毅李子忠
关键词:小地老虎触角电位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被引量:22
2009年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崔巍郑永利姚士桐汪霞庞保平娄永根
关键词: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风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