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彤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PU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50例临床观察
- 2006年
- 采用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M IPU)治疗50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例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ESW L)治疗]。结果术后3 d结石清除率为94%(47/5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认为M IPU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确切,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可提高疗效。
- 杜敬民赵岩鹿占鹏马鸣赵伟庞亚彤王卫国
-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
- 特发性男性不育DYS1基因微缺失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Y染色体长臂Yq11区DYS1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关系以及DYS1基因微缺失患者睾丸病理类型和性激素水平变化。方法病例组:60例临床诊断为特发性男性不育的患者;对照组:80例已生育的健康男性。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以PCR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睾丸病理学检查采用组织活检、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清性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病例组有8例患者出现DYS1基因微缺失,缺失率为13.33%(8/60),对照组无DYS1基因微缺失,两组DYS1基因的缺失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可认为DYS1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男性不育发病有关联(OR=26.07)。DYS1微缺失的患者睾丸病理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生精细胞减少,其中3例生精细胞极少;DYS1微缺失的患者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也低于特发性男性不育组总体水平(P<0.05)。结论DYS1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男性不育有关联,DYS1微缺失患者睾丸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精障碍,血清T水平低下。
- 王卫国鹿占鹏杜敬民庞亚彤郭德荣
- 关键词:特发性男性不育睾丸活检性激素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与P^(53)基因表达及突变、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 1997年
- 用流式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对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P53基因表达及突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进行了研究。结果P53基因表达阳性17例(51.5%),G1+G2级的阳性率显著低于G3级,并倾向分布于浸润型(Ⅰ)膀胱癌;P53基因突变9例(皆为P53阳性表达),倾向分布于G3级和浸润型膀胱癌。HPV阳性13例(39.4%),G1+G2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G3级,并倾向分布于浅表型膀胱癌。认为P53基因变化和HPV感染在膀胱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鹿占鹏庞亚彤马鸣马鸣李建峰周祥举
- 关键词:P53基因人乳头状瘤病毒膀胱肿瘤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孟琳田霞庞亚彤王超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电切术
- 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AR基因CAG多态性现象。方法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病理分级及是否雄激素依赖性进行分组,分别检查其AR基因CAG长度多态性,与健康男性AR基因CAG多态性进行对比。结果共3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4例,高分化腺癌12例,有27例为雄激素依赖性癌,8例非雄激素依赖性癌。纳入15例健康对照。其中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男性CAG长度比较,P=0.725,P>0.05;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与健康男性CAG长度比较,组间差异P=0.849,P>0.05;雄激素依赖与非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与健康男性CAG长度比较,组间差异P=0.350,P>0.05。结论AR基因CAG多态性与晚期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是否雄激素依赖性无明显统计学关系。
- 杜敬民王卫国鹿占鹏赵伟马鸣庞亚彤赵岩
- 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回顾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石症患者3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结石大小、位置、合并肾积水等因素与ESWL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男性碎石成功率为79.4%,女性为81.2%;碎石成功者年龄(43±10.68)岁,失败者(59±14.98)岁,肾结石碎石成功率为85.5%,输尿管结石为78.1%。输尿管上、中、下的成功率分别为85.2%、70.6%、71.6%;结石直径0.3~1.0cm、1.1~2.0cm、2.0cm以上的成功率分别为97.5%、71.68%、37.2%;伴轻中度肾积水与重度肾积水的成功率分别为81.8%、45.8%。认为不同年龄、不同结石位置、不同结石大小、合并肾积水不同程度之间碎石成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
- 庞亚彤储衍华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经尿道前列腺部分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 1998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部分切除术治疗56例,切除组织平均重122g,占预测前列腺重量的192%。术后平均随访42a,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认为经尿道部分切除术用于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 孟琳庞亚彤周泉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手术
- 前列腺癌中PD-EC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间的相关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D-ECGF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前列腺癌中PD-ECGF阳性表达率为54.5%(12/22),表达位于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中,肿瘤细胞中均未见表达。在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平均MVD为71.21±31.14/100倍视野,PD-ECGF的表达与MVD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r=0.50,P=0.005)。结论PD-EC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显著相关,可促进前列腺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
- 庞亚彤王传运
- 关键词:微血管计数前列腺癌
- pcr-dot blot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应用的研究
- 赵岩鹿占鹏庞亚彤崔耕刚邵焱
- 本课题通过对已知菌株、病毒、真菌的DNA提取物进行PCR扩增和Dot blot。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套适于所有细菌DNA提取的方法和用来区分G-和G+细菌的杂交方法。明确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致病因素问题,把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BLOT慢性前列腺炎
- AZF基因表达产物定位及其功能研究
- 王卫国鹿占鹏庞亚彤杜敬民赵岩赵伟
- 本课题旨在研究Y染色体长臂Yqll区DYsl基因在睾丸、附睾组织表达;DYSl基因微缺失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关系以及DYS 1基因微缺失患者睾丸病理类型和性激素水平变化。研究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AZF基因表达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