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晓燕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性基因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轮状
  • 1篇轮状病毒
  • 1篇轮状病毒感染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式反...
  • 1篇基因
  • 1篇健康儿
  • 1篇健康儿童
  • 1篇焦化
  • 1篇焦化废水
  • 1篇合酶
  • 1篇儿童
  • 1篇废水
  • 1篇分子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赵立平
  • 2篇庞晓燕
  • 1篇陈颖虹
  • 1篇魏桂芳
  • 1篇王凌华
  • 1篇陈俊仪
  • 1篇张美玲
  • 1篇高平平
  • 1篇杜惠敏
  • 1篇陈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用ERIC-PCR结合分子杂交监测焦化废水处理系统(A^2/O)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7
2004年
建立一种不依赖纯培养 ,可以在废水处理工业现场使用的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分子技术。以处理焦化工业废水(A2 /O生物膜工艺 )不同构筑物中的悬浮污泥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每周采样 1次 ,连续 4周。获得悬浮污泥总 DNA的ERIC- PCR指纹图谱 ,结合分子杂交进一步区分相同条带间的不同序列信息。结果表明 ,在缺氧池 (A2池 )和好氧池 (O池 )之间 ,各个采样点的 ERIC- PCR图谱差异不大 ,悬浮污泥在各构筑物之间交流充分 ;同一采样点的图谱在不同采样时期具有明显差异 ,显示了在此期间微生物群落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生物膜系统中悬浮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 。
陈敏魏桂芳高平平王凌华庞晓燕赵立平
关键词:ERIC-PCR指纹图谱分子杂交
轮状病毒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比较轮状病毒(RV)感染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例RV感染及6例健康儿童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的混合DNA,先通过肠道菌重复性基因内一致性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两组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再扩增粪便样品中菌群的16 S rDNA基因V3区,利用PCR-T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研究两组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很强的宿主专一性。RV感染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中糖皮质激素(GC)水平较低的细菌明显减少。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条带数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时,可致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但用抗生素治疗将更致肠道微生态失调,不利于患儿肠道菌群恢复,建议临床医师在轮状病毒感染时,慎用抗生素。
杜惠敏陈颖虹陈俊仪张美玲赵立平庞晓燕
关键词:轮状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