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建民

作品数:41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5篇急性
  • 9篇骨髓
  • 8篇淋巴
  • 7篇髓系
  • 7篇化疗
  • 7篇基因
  • 7篇急性髓系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多发性骨髓瘤
  • 6篇血小板
  • 6篇髓系白血病
  • 6篇骨髓瘤
  • 5篇血栓
  • 5篇血栓栓塞
  • 5篇血栓栓塞症
  • 5篇疗效

机构

  • 41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汾市第四人...

作者

  • 41篇康建民
  • 34篇杨林花
  • 13篇葛晓燕
  • 12篇董春霞
  • 12篇侯丽虹
  • 12篇张建华
  • 8篇陈剑芳
  • 8篇王梅芳
  • 8篇刘秀娥
  • 7篇张睿娟
  • 6篇乔振华
  • 6篇马梁明
  • 5篇郭志萍
  • 5篇王涛
  • 4篇李参
  • 4篇郑转珍
  • 4篇张耀方
  • 3篇郭丽萍
  • 3篇黄灿
  • 3篇卫晓华

传媒

  • 8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2010全国...
  • 1篇第七届全国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及网织血小板的检测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及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50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TPO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RP百分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常规细胞染色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检测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0.65±18.34)×10^9/L和(222.60±45.32)×10^0/L,RP百分率分别为(28.11±14.08)%和(8.19±2.46)%,巨核细胞数分别为(132.58±73.95)个/4cm2和(20.10±7.64)个/4m2,2组间血小板计数、RP百分率、巨核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O浓度分别为(76.65±32.50)ng/L和(75.36±26.32)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浓度和RP百分率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同时ITP患者TPO浓度的检测对于针对性应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TPO模拟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陈剑芳杨林花冯建军刘秀娥马艳萍马梁明侯丽虹康建民乔振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生成素网织血小板
抗凝和纤溶指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几种抗凝和纤溶蛋白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lism,VTE)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项指标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
侯丽虹刘秀娥董春霞康建民曹文东杨林花
文献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因素,建立初诊APL患者发生DIC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79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I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APL合并DIC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及一致性指数(CI)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79例初诊APL患者平均年龄41.77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分为DIC组(95例,53.07%),非DIC组(84例,46.9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分层、骨髓早幼粒细胞比例、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2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FIB、FDP及LDH水平为APL合并DIC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18、1.009、1.005,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APL合并DIC的AUC为0.845,CI为0.840,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初诊APL合并DIC的独立影响因素为FIB、FDP及LDH,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APL患者发生DIC的风险,可有效进行疾病的评估,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杨柳梁晶晶董春霞康建民郭丽萍赵蛟宇杨林花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影响因素
Notch1基因表达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upT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携带Notch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的病毒颗粒感染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upT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AnnexinV+/7-AAD一和AnnexinV+/7-AA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受体基因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Notch1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96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902±0.013、0、0.486±0.084,干扰组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升高(均P〈0.05);三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27±0.31)%、(5.57±0.25)%、(5.80±0.20)%,干扰组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升高(均P〈0.05);而各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干扰组细胞中Notch1受体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c-myc、NF-κB在48、72、96h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降低(均P〈0.05)。结论特异性Notch1-shRNA可有效下调Notch1mRNA的表达,并降低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Notch1表达下调可以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upT1细胞增殖,促进supT1细胞的早期凋亡。
杨琦康建民陈秀花李参任方刚张耀芳侯丽虹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NOTCH1RNA干扰
JAK2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是多能干细胞慢性克隆增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持续显著升高。近来国外学者发现ET患者普遍存在JAK2(Januskinese2)基因12号外显子第1849位核苷酸G—T突变,使得负调控功能区JAK2蛋白的617位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我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32例ET患者进行JAK2V617F的检测,报告如下。
乔娜杨林花刘秀娥康建民闫文林张睿娟张媛郭志萍张青夏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点突变骨髓增殖性疾病增生性疾病多能干细胞
E6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分析
李参黄灿刘秀娥卫晓华康建民侯丽虹
文献传递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微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中组因子(TF)及组织因子微粒(MP-TF)的表达,探讨其在AML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L住院患者64例(AML组),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2例,非APL 42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2例,未并发DIC 42例。非APL中13例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CR),APL中15例治疗后骨髓达CR,包含12例APL并发DIC患者。对照组34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P-TF,ELISA法检测血浆中TF。结果:治疗前AML组MP-TF及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0.90±14.90)%∶(45.80±12.03)%,P<0.01;(129.11±37.32)pg/ml∶(95.96±19.56)pg/ml,P<0.05]。AML组内,15例治疗后骨髓达CR的APL患者治疗前后MP-T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3±8.95)%∶(51.65±8.11)%,P<0.05],其中12例APL并发DIC患者治疗前MP-TF及TF水平均高于治疗后[(60.00±9.45)%∶(56.70±17.10)%;(155.67±31.14)pg/ml∶(122.03±18.41)pg/ml,均P<0.05];13例治疗后骨髓达CR的非APL患者治疗前TF明显高于治疗后[(147.61±27.43)pg/ml∶(118.73±20.23)pg/ml,P<0.01]。AML组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的患者(10例)MP-TF水平明显高于PT延长<3s及PT正常的患者(54例)[(64.10±9.38)%∶(59.40±19.73)%,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异常的患者(24例)TF水平明显高于FDP正常患者(40例)[(152.26±37.89)pg/ml∶(112.81±35.47)pg/ml,P<0.05]。结论:MP-TF及TF是参与凝血异常的重要指标,MP-TF较血浆TF能更好地反映TF活性水平,且MP-TF与AML尤其是APL及其凝血异常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监测APL疾病病情缓解的有效指标之一。
白斯君杨林花董春霞郭志萍葛晓燕康建民张建华任方刚张耀芳侯彦飞杨晨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2例成人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成人费城染色体阴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成人Ph--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与完全缓解率(CR)的关系,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疾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02例初诊Ph--ALL患者中4周诱导化疗81例患者达CR,CR率79.41%,患者的发病年龄(P=0.022)、初诊时白细胞计数(P=0.003)、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P=0.034)、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03)是Ph--ALL患者CR率的影响因素。81例达CR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2.11%,5年无疾病生存率为27.96%,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病年龄(P=0.010)、初诊时白细胞计数(P=0.040)、4周诱导化疗达CR(P=0.010)为影响成人Ph--AL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发病时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化疗4周达CR是影响成人Ph--AL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积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成人Ph--ALL患者的疗效。
秦晓璐葛晓燕李泽慧张彩霞张睿娟康建民杨林花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病生存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分别接受不同化疗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MPT)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MM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采用VD方案,39例采用VAD方案,9例采用MPT方案,判定以上3种方案的疗效。结果:VD方案的疗效优于VAD和MPT方案(89.3%∶61.5%,P<0.05;89.3%∶33.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VAD和MPT方案(35.7%∶66.7%,P<0.05;35.7%∶100%,P<0.01)。结论:VD方案治疗MM的疗效明显优于VAD和MPT方案,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推荐治疗MM的安全、可靠及有效的方法。
张芙蓉杨林花张睿娟葛晓燕张建华康建民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地塞米松
以大面积皮肤损伤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性,63岁,2012年1月6日因双手、双足大面积皮损20d余,收住我科。患者2011年12月不明原因出现右足底大片皮肤破溃、瘀斑,伴疼痛,无鼻出血、齿龈出血、骨痛,无瘙痒、腹痛、血尿,12月13日皮肤破溃逐渐扩散至双足底、双足背、双踝、双手,以双足底为著,疼痛难忍,夜间明显,
张芙蓉杨林花张睿娟葛晓燕张建华康建民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