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红
- 作品数:43 被引量:224H指数:7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钒酸铋、磷酸铋复合物可见光催化剂的微波合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酸铋、磷酸铋复合物可见光催化剂的微波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稀硝酸中,超声分散溶解,再加入硝酸铋,超声分散溶解,得到溶液A;(2)将偏钒酸铵、磷酸氢二钠加入到水中,超声分散溶解,...
- 廖学红廖万鹏
- 文献传递
- 微波萃取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综述了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
- 廖学红吴校彬杨水彬赵胜芳
- 关键词:微波萃取电磁波
- 一种五氧化二铌/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光催化剂的微波合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b<Sub>2</Sub>O<Sub>5</Sub>/TiO<Sub>2</Sub>纳米复合物光催化剂的微波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于蒸馏水中,加入Ti(SO<Sub>4</S...
- 廖学红谢花
- 文献传递
- 掺镍TiO_2的微波合成及催化降解有机废水被引量:1
- 2012年
- 以氯化镍和硫酸钛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直接投料微波合成了掺镍二氧化钛(Ni2+TiO2)。以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模型来考察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究了Ni的掺杂量、热处理温度、双氧水投加量、溶液酸度及掺Ni2+TiO2光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2+/TiO2复合物的直接投料摩尔比为0.8%,在500℃的温度下热处理2 h,催化剂用量为1.0 g/L,H2O2投加量为3 mL/L,溶液pH 5的条件下,可见光催化效果最好,此时2 mg/L的甲基橙溶液经光催化降解40min后,降解率达到94.5%。
- 朱金兰廖学红
- 关键词:二氧化钛微波合成甲基橙
- 氧化还原滴定误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 1999年
- 在被滴物浓度不太低的情况下,讨论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由于指示剂变色电位与化学计量点电位不符而引起的误差,并建立了一种计算方法。
- 廖学红李鑫
- 关键词: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误差指示剂氧化剂
- 单模微波水热控制合成PbS纳米晶被引量:6
- 2009年
- 以Pb(NO3)2、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室温下生成前驱体,然后采用单模微波水热法在150℃下反应1h,制备出四方形的PbS纳米晶,考察了Pb(NO3)2与L-半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b2+与L-半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增大,纳米PbS颗粒变小,四方形结构越来越明显。初步讨论了PbS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形成机理可能为:首先L-半胱氨酸通过巯基直接和Pb2+结合形成白色前驱沉淀,然后该前驱沉淀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热分解形成四方形PbS纳米晶,增大L-半胱氨酸在前驱体中的比例,由于存在阻碍作用,导致PbS小晶粒不能快速聚集而结晶生长,而有利形成四方形的纳米PbS。
- 廖学红朱玉玲
- 关键词:硫化铅前驱物
- 电化学制备纳米银被引量:17
- 2001年
- 在配位剂 N -羟乙基乙二胺 -N,N,N -三乙酸存在下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了树枝晶纳米银 ,并用 X射线衍射 ( 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
- 廖学红李鑫
- 关键词:纳米银树枝晶电化学法纳米材料
- 微波合成半导体CuS纳米粒子和Bi_2S_3纳米棒被引量:4
- 2002年
- 在甲醛溶液中 ,以 Cu(Ac) 2 、Bi(NO3) 3和 TAA为源材料 ,通过微波加热合成了 Cu S半导体纳米粒子和 Bi2 S3纳米棒 ,并用 XRD。
- 廖学红郑坚
- 关键词:微波辐射半导体纳米材料
- 单模微波水热控制合成纳米硫化铜被引量:3
- 2009年
- 以硝酸铜,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室温下生成前驱体,然后采用单模微波水热法在150℃下反应1 h,制备出纳米硫化铜,考察了硝酸铜与L-半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二者物质的量的比为1∶1时反应得到的纳米晶硫化铜为球形,其粒径均匀。
- 廖学红王伟
- 关键词:半导体
- PAN/CoFe_2O_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2010年
- 以硝酸铁、硝酸钴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微波加热自蔓延燃烧法制备出了纯的立方尖晶石型铁酸钴(CoFe2O4)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原位聚合将聚苯胺(PAN)对所得粒径约20~30nm铁酸钴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覆,制得了PAN/CoFe2O4纳米复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链段与CoFe2O4纳米粒子之间存在作用力,通过原位聚合制得的PAN包覆在CoFe2O4纳米粒子表面,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PAN/CoFe2O4纳米复合物的形成。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引入CoFe2O4纳米粒子后PAN荧光强度增强。
- 廖学红吴燕
- 关键词:聚苯胺纳米复合物原位聚合荧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