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文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 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介绍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分析崩岗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崩岗治理的主要技术原理,对崩岗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 廖建文
- 关键词:崩岗侵蚀水土流失
- 珠江流域部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近些年来,珠江委加大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力度,共完成部批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170项,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验收比例依然偏低、申请验收时间总体滞后、部分建设单位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重视不够、技术评估单位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应严格程序,扎实把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关;强化评价和管理,切实提高水土保持技术评估质量;依法督查,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搞好水土保持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 陈三雄陈冬奕廖建文
- 关键词:水土保持珠江流域
- 南方红壤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广东省五华县乌陂河流域为典型案例,剖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治理思路、治理模式和关键技术措施,提出了统筹流域上中下游、点线面、城镇和农村的"生态治理+防洪安全+环境改善"治理思路,拟定了"上游崩岗治理与生态维护+中游生态改善与宜居建设+下游防洪安全与和谐发展"的治理模式,构筑"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的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可为类似小流域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
- 廖建文胡惠方甄育才王云峰彭志祥
- 关键词:防洪安全生态治理环境改善小流域南方红壤区
- 一种沉沙型排水沟断面优化试验研究
- 针对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多雨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基于生态理念,创新提出了一种新型沉沙型排水沟,并采用实体物理模型,开展了排水沟断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条形沉沙构件具有一定的截沙作用,其截沙率大小与沉沙构件的长度、深度和深度...
- 廖建文陈三雄刘远
- 关键词:水土流失灾害治理
- 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可以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岭南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桂中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黔中山地土壤保持区、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黔桂山地水源涵养区、滇黔桂峰丛洼地蓄水保土区8个三级区。根据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措施。
- 马永谢莉廖建文丁凤玲
-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珠江流域
- 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被引量:11
- 2005年
- 广东省是我国崩岗侵蚀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流失量占广东省水土流失总量的43%左右,造成的危害大,导致土地退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并且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广东省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分析了产生崩岗侵蚀的主要原因及崩岗治理的主要技术原理,对崩岗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 廖建文
- 关键词:崩岗侵蚀
- 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限制因子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 消落带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水位运行、岸坡侵蚀、土壤、植被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淹水胁迫和干旱胁迫、岸坡侵蚀、养分是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3个限制因子.并针对不同的限制因子,提出了根据消落...
- 陈三雄廖建文彭志祥常进
- 关键词:植被恢复规划设计
- 文献传递
- 梅州市水土保持规划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梅州市是南方崩岗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广东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并付诸实施,是推进梅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和举措。通过对梅州市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变化的研究,以及水土流失防治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规划目标制定、措施布局、专项工程设置等建议。
- 马永廖建文刘震涛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广东省大宝山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几十年大范围的矿山开采和缺乏合理规划的民采造成大宝山矿区及下游严重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源头是矿区露天采场及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当前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存在土壤污染严重、植被破坏殆尽、治理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就大宝山矿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 廖建文陈三雄丁凤玲
- 关键词:大宝山矿水土流失植被恢复
- 广东大宝山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被引量:26
- 2011年
- 对大宝山矿区自然定居和人工种植的13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污染状况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d、Pb、Zn、Cu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在调查的13种优势植物中,铺地黍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达到1 214.00mg/kg,泡桐叶中Cu含量达到1 024.80mg/kg,超过了Pb和Cu超富集植物含量的临界值(1 000mg/kg);其运转系数分别为1.77,13.74,都大于1.0,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标准,表明铺地黍可能是Pb的超富集植物,泡桐可能是Cu的超富集植物。除铺地黍、泡桐外,其他11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吸收能力没有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但它们能在此区域定居,表现出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其中象草、纤毛鸭嘴草、芒萁、五节芒、马尾松对重金属复合污染胁迫的耐性较强,可作为大宝山矿植被重建的先锋物种。
- 陈三雄陈家栋谢莉廖建文张金池杨群良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优势植物大宝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