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耘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附6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报告6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51%,长期随访达23年,5年生存率为16.7%,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做进一步探讨。
- 苗万祜廖晓耘杨德启史斌胡秋葵赵立明
- 关键词:淋巴瘤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合并腹膜胶质瘤病(附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OIT)合并腹膜胶质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5 7年 2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共收治 4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合并腹膜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1 2例OIT患者平均 2 2 3岁。 4例合并腹膜胶质瘤病 ,平均 2 1 7岁 ,临床分期均为Ⅲ期 ,OIT平均直径大于 2 0cm ,患者均行经过手术和BEP ,BVP或VAC方案化疗。其中 2例行二次开腹手术 ,病理示胶质瘤灶持续存在。 2例患者有淋巴结神经胶质瘤转移灶。术后随访时间 1~ 1 0年 ,目前均健在。结论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伴有腹膜胶质瘤病的预后好。治疗主要依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分期及分级 。
- 李小平崔恒魏丽惠吴丹华廖晓耘梁旭东
- 关键词:胶质瘤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腹膜化疗临床病理特征转移灶
-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与内膜间质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索鉴别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 2 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2 1例内膜间质肿瘤和 1例间质肌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肿瘤细胞致密 ,细胞呈圆形、梭形 ,胞质少 ,与邻近的正常肌壁平滑肌细胞有移行。所有病例都可见到成束分布的肿瘤细胞灶。大的厚壁血管明显可见 ,部分病例中可见裂隙。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肿瘤细胞则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非常相似 ,螺旋状小动脉散布其间。 2 0例低度恶性间质肉瘤肿瘤组织呈舌状侵入邻近肌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 caldesmon、calponin、CD10、结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0 % (16 / 2 0 )、10 0 %(2 0 / 2 0 )、0 (0 / 2 0 )、95 0 % (19/ 2 0 )及 10 0 % (2 0 / 2 0 ) ,而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相应的阳性率则为 4 7% (1/2 1)、2 3 8% (5 / 2 1)、6 6 7% (14/ 2 1)、2 3 8% (5 / 2 1)及 19 0 % (4 / 2 1) ,这些抗体在两组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具有特殊形态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h caldesmon、calponin、CD10、结?
- 廖晓耘王颖岳彩霞刘艳丽王华戴林回允中
- 关键词:形态学平滑肌瘤子宫内膜肿瘤间质肿瘤
- CD15在良性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004年
- 廖晓耘李荣吕晓红回允中
- 关键词:CD15抗原子宫疾病选择素肿瘤病理学
- 阴道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被引量:2
- 2003年
- 辛秀霞吕晓红纪常生张义昌廖晓耘
- 关键词:B超CT扫描病理检查
- 混合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尸检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1994年
- 报告1例经尸检证实的混合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患者女性,29岁,同时患有垂体腺瘤、甲状旁腺腺瘤、多发性胰岛细胞瘤、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甲状腺腺瘤、双侧肾癌及纵膈神经纤维瘤等7种10个肿瘤。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 阚秀廖晓耘李志君
- 关键词: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尸检
- 子宫浆液性癌及内膜上皮内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内膜上皮内癌(EI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USC和1例EI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R和P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68岁),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随访10例,6例死亡,生存5~2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仍存活(11~36个月)。9例为单纯USC,4例混合有其他类型内膜腺癌成分。形态上,9例USC以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宽乳头为主,被覆异型性明显的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2例肿瘤大部分为纤细的乳头结构,1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2例表现为息肉表面的EIC,无间质浸润和腺体融合。3例USC的浸润成分以腺管结构为主。7例USC伴有EIC,其中2例宫颈内口、1例输卵管黏膜也可见上皮内癌改变。免疫表型:12例USC和所有EIC病变的非典型细胞对p53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各有1例USC有ER、PR阳性表达。结论USC结构有一定的多样性,可以表现为分化好的腺管状结构。内膜活检标本中发现EIC改变时,提示可能有USC存在。应仔细检查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以排除EIC改变。p53、ER、PR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廖晓耘王恩杰吕晓红李荣沈丹华
- 关键词:子宫肿瘤浆液性癌免疫组织化学
- β-catenin和WT1在子宫间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β-联蛋白(β-catenin)和WT1在子宫间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对2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16例平滑肌瘤(包括7例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8例正常子宫肌壁和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β-catenin和WT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细胞核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平滑肌肉瘤(P=0.004)和平滑肌瘤(P<0.001)。正常子宫肌壁平滑肌细胞细胞核中无β-catenin表达。WT1阳性表达见于正常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子宫肌壁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瘤细胞。WT1在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较平滑肌瘤细胞减弱(P分别为0.007和0.002)。结论β-catenin和WT1表达可能与子宫恶性间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
- 廖晓耘王颖杜晓媛张银丽沈丹华
- 关键词:子宫肿瘤WT1
- 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 4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人胎盘催乳素 (hPL)、细胞角蛋白 (CK) 18、胎盘碱性磷酸酶 (PLAP)、α 抑制素 (inhibin)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患者的年龄为 2 5~ 4 0岁 (平均 31 5岁 ) ,4例胎盘部位结节患者年龄为 2 6~ 39岁 (平均 34 3岁 )。 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的组织学特征为 :在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螺旋动脉中有索条状及片状种植部位中间滋养细胞浸润 ,子宫内膜及肌层的结构没有破坏。 4例胎盘部位结节在子宫内膜组织及变性坏死的绒毛间有多个以致密的嗜酸性玻璃样物质为背景的结节性病变 ,结节内为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 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对hPL及CK18均呈阳性反应 ;4例胎盘部位结节均对CK18、α 抑制素及PLAP均呈阳性反应。所有 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Ki 6 7增生指数均≤ 5 %。 4例胎盘部位结节Ki 6 7增生指数均为 0。结论 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不同于滋养细胞肿瘤。
- 沈丹华廖晓耘刘艳丽王华虞有智
- 关键词:胎盘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分析KI-67人胎盘子宫内膜组织
-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附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50岁;3例发生在外阴,1例在盆腔底部。肿瘤最大径4~15c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反应分别为vimentin(4/4)、desmin(4/4)、actin(1/4)、SMA(1/4)、CD34(3/4),S100蛋白为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全部呈强阳性表达。随访4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累及成年女性的会阴和盆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不发生转移。肿瘤具有鲜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能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在其生长过程中激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廖晓耘李荣回允中
- 关键词:血管肿瘤血管粘液瘤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