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辉

作品数:41 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出血
  • 8篇针刺
  • 8篇中医
  • 7篇中医药
  • 7篇脑出血
  • 7篇急性
  • 6篇急性期
  • 5篇针灸
  • 5篇卒中
  • 5篇细胞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 4篇医药疗法
  • 4篇针灸疗法
  • 4篇神经功能
  • 4篇中西医
  • 4篇中西医结合
  • 4篇中医药疗法
  • 4篇脑卒中
  • 4篇灸疗

机构

  • 39篇天津市第四中...
  • 16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黄河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1篇廖辉
  • 12篇李丹萍
  • 11篇徐杰
  • 10篇谢平安
  • 8篇杨家玥
  • 7篇赵阳
  • 6篇陈强
  • 5篇易莉
  • 4篇贾铁壮
  • 4篇张艳敏
  • 3篇张艳敏
  • 2篇鞠颖
  • 2篇林展增
  • 2篇鞠颖
  • 1篇孙琼
  • 1篇李天萍
  • 1篇魏中平
  • 1篇刘清娥
  • 1篇徐洁
  • 1篇郭义

传媒

  • 5篇陕西中医
  • 4篇四川中医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的40例患者(治疗组)与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2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包括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麝香暖脐膏贴穴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李丹萍陈强易莉赵阳徐杰廖辉
关键词:电磁波照射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中西医结合疗法
互动式针刺法配合针刺风池天柱治疗颈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刺法配合针刺风池、天柱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针刺后溪、阳谷等远端穴位的同时要求患者适度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运针10min后停止活动再针刺风池、天柱留针30min。结果:治疗30例中,临床治愈2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互动式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谢平安廖辉
关键词:颈性眩晕互动式针刺法
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概述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旨在对我国近5年来关于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概况作一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对该味中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使读者对近5年来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研究现状一目了然。结论:中药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是肯定的;但在大黄的使用时间、剂型剂量等方面仍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总结。
贾铁壮廖辉
关键词:炎性因子脑保护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廖辉杨家玥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中医治疗综合救治措施中医药治疗
miR-146a尾静脉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能力、Th17/Treg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146a(miR-146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能力、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miR-146a+AD组各20只。AD组、miR-146a+AD组于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颅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骨蜡封闭。miR-146a+AD组随即通过尾静脉注射1×108 PFU/mL的miR-146a agomir 100μL。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7/Treg分布,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结果AD组造模1~4 d逃逸潜伏期均长于假手术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逃逸潜伏期短于A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高于AD组(P均<0.05)。AD组CD4+IL-17A+Th17比例低于假手术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高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CD4+IL-17A+Th17比例高于AD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低于AD组(P均<0.05)。AD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AD组(P均<0.05)。结论miR-146a尾静脉注射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能力,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AD脑部炎症。
谢平安廖辉张艳敏杜从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反应
冰片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旨在对近几年来冰片的脑保护概况作一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临床水平和研究进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在冰片可促进多种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减轻缺血后再灌注脑损伤,降低炎性因子三个方面对冰片的脑保护相关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使读者对冰片脑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和认识一目了然。结论冰片能诱导多种药物透过血一脑屏障;减轻脑的再灌注损伤以及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的表达,最终达到脑保护作用。但对其起效之机理及使用之时间、剂型、剂量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总结。
张艳敏廖辉
关键词:冰片脑保护作用
益气活血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比较益气活血法、益气法、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下分别加入益气活血药(36例)、益气药(24例)及活血药(20例)。治疗2周后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测定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益气活血组(91.7%),分别与益气组(66.7%)、活血组(6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 0.01);心功能测定指标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益气活血组与益气组、活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3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但益气活血法较单纯益气法、单纯活血法治疗效果更佳。
李丹萍陈强易莉赵阳廖辉徐杰
关键词:充血性心衰益气活血法益气法活血法
针灸应用于院前急救的意义与发展被引量:7
2012年
院前急救,广义的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狭义则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发达国家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杨家玥廖辉郭义
关键词:针灸院前急救
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血肿脑水肿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田黄冲剂对患者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田黄冲剂组(3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发病后第3,7,14天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血肿各时段进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脑水肿各时段进行组间比较发病1,3d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7天及14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论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对比常规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及水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李丹萍廖辉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
“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泻南补北”法治疗组(治疗组)59例和服用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泻南补北”针刺法的降血压效果与口服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相仿,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廖辉李丹萍陈强易莉
关键词:高血压针灸疗法针刺补泻阴虚阳亢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