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达雄

作品数:99 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9篇风洞
  • 17篇超声速
  • 16篇数值模拟
  • 16篇值模拟
  • 15篇流场
  • 15篇跨声速
  • 14篇引射
  • 14篇引射器
  • 14篇超声速风洞
  • 13篇喷管
  • 11篇跨声速风洞
  • 10篇气动
  • 9篇低温风洞
  • 9篇试验段
  • 9篇流场品质
  • 7篇热交换
  • 7篇热交换器
  • 6篇柔壁喷管
  • 6篇湍流度
  • 6篇气动设计

机构

  • 95篇中国空气动力...
  • 10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空气动力学国...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江苏新扬新材...
  • 1篇上海电气鼓风...

作者

  • 98篇廖达雄
  • 27篇陈吉明
  • 16篇黄知龙
  • 11篇陈振华
  • 11篇丛成华
  • 10篇彭强
  • 10篇尉成果
  • 9篇符澄
  • 9篇赵波
  • 9篇张国彪
  • 8篇陈万华
  • 7篇任泽斌
  • 7篇赖欢
  • 6篇秦红岗
  • 6篇吕金磊
  • 5篇祝长江
  • 5篇朱博
  • 5篇王宁
  • 4篇余永生
  • 4篇刘卫红

传媒

  • 21篇实验流体力学
  • 8篇空气动力学学...
  • 5篇强激光与粒子...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第一届近代实...
  • 2篇第八届全国激...
  • 2篇第二届近代实...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应用声学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流体力学实验...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17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洞引射器试验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CARDC近期结合新型跨声速风洞对引射器进行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表明:当采用中压气源(25×105Pa)为动力源时,设计合理的多喷嘴引射器在获得跨声速风洞(M=0.45~1.2)需要的增压比前提下,消耗的中压气源空气流量较目前国内常用的二元引射器成倍下降,引射后混合气体流量与消耗的气源气体流量之比可达3~6;气流噪声随喷嘴个数增加而下降;大型风洞的多喷嘴引射器喷嘴个数≥16是有利的。
凌其扬廖达雄陶祖贤
关键词:引射器风洞
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部段设计方法及系统及装置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部段设计方法及系统及装置及介质,涉及风洞设计领域,包括:根据风洞的运行条件,定义风洞运行马赫数、运行压力以及运行包线上各点的概率密度函数;获得风洞待设计部段的压力损失性能指标η与几何参数d...
陈钦常伟廖达雄陈吉明任泽斌刘琴
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设计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0.6m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为应用背景,通过工程计算得出椭圆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初步结构,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结构参数、管束材料以及流动条件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换热管束的排列方式和尺寸对热交换器性能影响很大;选用高导热率的材料制作翅片,会在基本不改变压损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系数。建立了一组方便简洁的理论公式计算热交换器出口气流温度分布,且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良好。发现通过合理布置冷却水的流动路线,可以使热交换器出口气流具有较好的温度均匀性。
赵波廖达雄陈吉明符澄
关键词:热交换器换热效率流场品质
某大型超声速风洞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为解决某大型超声速风洞设计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风洞气动和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设计依据和数据支持,开展了多喷嘴等压引射器性能优化试验、多种参数的大开角扩散段性能对比试验和稳定段采用不同型式的消声装置对性能的影响试验等.结...
黄知龙任泽斌张国彪廖达雄
关键词:超声速风洞引射器消声器航空工程
文献传递
引射器性能优化和增强混合方法研究
引射器作为一种输送流体的装置,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前,国内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建造大型的高超声速风洞和超燃自由射流风洞,这需要有高效的排气系统;化学激光器的发展要求系统实现车载或机载的机动性,这...
廖达雄
关键词:引射器小型化
文献传递
多层烧结金属丝网在风洞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在跨超声速风洞中常采用在稳定段上游安装阻性消声器或谐振腔式消声器来降低暂冲式风洞主回路的主调压阀门、引射器或连续式风洞的压缩机等驱动风洞的动力源所产生的气流噪声强度,达到抑制这些噪声下传影响风洞试验段流场动态品质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降噪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消声装置代替原有消声器成为可能。针对这种新技术是否能达到降低风洞气流噪声强度的目的,开展了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引导性试验证明,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的消声效果优于常规的消声器,且出口气流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湍流度大幅度降低,可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某超声速风洞中。通过性能测试,达到了预期目的,拓展了风洞的降噪技术。
虞择斌廖达雄周廷波杨文国黄知龙
关键词:风洞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某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主压缩机系统为1台三级轴流压缩机,该压缩机采用了增加级间距与合理选择动静叶数目比的低噪声设计思路。该轴流压缩机进出口气动噪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压缩机动静叶数目比可有效抑制压缩机第一阶BPF对应的单音噪声向上下游传递,但无法完全消除第一阶BPF对应的单音噪声。噪声幅值频谱特性表明,压缩机噪声中含占主导地位的异常单音噪声,且异常单音噪声对应的频率成倍数关系,压缩机进口气动噪声受异常单音噪声影响的程度高于压缩机出口受异常单音噪声影响的程度。将压缩机进口机壳上半部分的4片支撑片移除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压缩机进口周期性非均匀流场诱导第一级高展弦比动叶片振动是异常单音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
龙炳祥陈吉明陈振华刘宗政廖达雄
关键词:轴流压缩机气动噪声
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设计研究
在连续式风洞中,封闭气流的温度会因为动力装置持续的能量输入而逐渐升高,因此必须在压缩机下游安置冷却系统以带走产热量,把试验段气流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本文采用椭圆翅片管式熟交换器,以0.6m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为应用背景...
赵波廖达雄陈吉明符澄
关键词:热交换器流场品质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关键技术被引量:41
2011年
为研制先进飞行器,除了提高现有风洞试验测量精度和改进试验技术外,必须建立高性能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设备,解决飞行器高速风洞试验模拟能力和精细化模拟问题。以试验段尺寸0.6m×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为例,给出了风洞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如何降低风洞气流脉动、如何改善风洞流场品质、提高风洞运转效率和拓展风洞试验能力等关键技术途径。该风洞作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引导风洞,方案设计主要采用了高压比压缩机驱动系统、半柔壁喷管、低噪声试验段、高性能换热器和三段调节片加可调中心体式二喉道等新型技术。
廖达雄陈吉明彭强柳新民
关键词:跨声速风洞低噪声风洞设计
2m×2m超声速风洞全挠性壁喷管气动设计及动态调试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行设计的2m×2m超声速风洞于2010年底建成,它是一座直流、暂冲式风洞,采用了全挠性壁喷管技术。喷管总长18m,具有马赫数1.5~4.0的十多个型面,每个型面通过24对撑杆的伸缩实施成型。该喷管的气动设计采用了具有连续曲率的Sivells设计方法,并用Maxwell方法对其进行了边界层修正。该喷管采用实验影响法进行了喷管型面的动态调试,个别型面还采用了二次修正。调试结果显示,在各设计马赫数下,试验段模型区流场指标均优于GJB先进指标,表明该喷管的气动设计是成功的。
周廷波刘卫红张国彪廖达雄张世洪
关键词:超声速风洞气动设计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