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350H指数:9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锆石
  • 4篇东昆仑
  • 4篇西秦岭
  • 3篇定年
  • 3篇早古生代
  • 3篇花岗岩
  • 3篇构造带
  • 3篇古生代
  • 3篇北缘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浆
  • 2篇岩浆岩
  • 2篇岩体
  • 2篇元古代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蛇绿岩
  • 2篇秦岭北缘
  • 2篇锆石SHRI...
  • 2篇西秦岭北缘

机构

  • 12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2篇张亚峰
  • 11篇李瑞保
  • 11篇冯建赟
  • 11篇孙雨
  • 11篇李佐臣
  • 11篇裴先治
  • 7篇刘战庆
  • 4篇陈有炘
  • 3篇陈国超
  • 3篇张晓飞
  • 1篇刘智刚
  • 1篇李勇

传媒

  • 5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4篇2010
  • 8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5
2009年
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52~1.23、0.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Ma和(792±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轿子顶花岗岩体的SiO2(72.01%~77.65%)和Al2O3(12.12%~14.18%)含量均很高,A/CNK在0.95~1.13(平均为1.04),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75.81~79.97)×10-6(平均为77.89×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中等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轿子顶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裴先治李佐臣丁仨平李瑞保冯建赟孙雨张亚峰刘战庆
关键词:过铝质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
龙门山造山带轿子顶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年代学研究。方法利用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对其形成时代进行约束。结果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IVU比值(0.52—1.23、0.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Ma和792-1-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结论轿子项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裴先治丁仨平李佐臣李瑞保冯建赟孙雨张亚峰刘战庆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年龄新元古代龙门山造山带
东昆仑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被引量:90
2010年
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表明,出露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都兰可可沙地区的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体包括4种岩石类型:①灰—深灰色中粒石英闪长岩;②灰色中粒片麻状石英闪长岩;③灰色中粗粒角闪石英闪长岩;④浅肉红色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用LA-ICP-MS法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11013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5.2Ma±4.4Ma(MSWD=2.5),限定该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早期存在一期岩浆活动事件。
张亚峰裴先治丁仨平李瑞保冯建赟孙雨李佐臣陈有炘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东昆仑造山带
川西北碧口地块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20
2010年
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位于碧口地块西南部。岩体的SiO2(69.89%~71.69%)和Al2O3(15.01%~16.25%)含量均很高,A/CNK在1.04~1.12之间,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13×10-6~150.4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李佐臣裴先治丁仨平刘战庆李瑞保孙雨冯建赟张亚峰
关键词:强过铝质花岗岩构造环境后碰撞碧口地块
东昆仑都兰可可沙地区镁铁-超镁铁质杂岩的发现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被引量:68
2010年
东昆仑地区是在经历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等多期构造旋回之后形成的一个复合大陆造山带,其中包括多条重要的构造缝合带。近来,在东昆仑地区东段清水泉以西约15km的可可沙及其以南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对该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中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509.4±6.8)Ma(MSWD=1.4)的同位素年龄。该年龄与东昆中断裂附近的清水泉蛇绿岩的时代可以很好地对应起来,这为清水泉蛇绿岩带向西的延伸方向及东昆仑地区东段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冯建赟裴先治于书伦丁仨平李瑞保孙雨张亚峰李佐臣陈有炘张晓飞陈国超
关键词:东昆仑LA-ICP-MS锆石U-PB定年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早古生代造格架及其构造演化
裴先治丁仨平李佐臣刘战庆李瑞保冯建赟孙雨张亚峰
关键词:蛇绿岩早古生代西秦岭
西秦岭南缘勉略带琵琶寺基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2
2009年
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微区定年分析方法,对西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琵琶寺基性火山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研究确定,所测定锆石为岩浆锆石。琵琶寺基性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为783~754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南华纪。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勉略构造带不仅在晚古生代发育有限洋盆,且在新元古代时期还有更古老的洋盆存在。这一新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勉略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及演化以及探讨扬子地块北缘Rodinia超大陆裂解等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李瑞保裴先治丁仨平李佐臣冯建赟孙雨张亚峰刘战庆
关键词:基性火山岩LA-ICP-MS勉略构造带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分划西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的区域主构造边界,通过对其物质组成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结合两侧不同(洋-陆)构造环境下各类地质体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黑云母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在新阳镇和元龙北剪切带中分别获得(347.95±2.17)Ma(MSWD=1.89)和(351.70±1.72)Ma(MSWD=0.80)的坪年龄,分析确定其应为黑云母的冷却年龄,表明变形时代应在早石炭世早期之前;反映了最晚在早石炭世早期,该剪切带已横切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并发生强烈的右行走滑构造拼贴作用。
丁仨平裴先治李勇李瑞保李佐臣冯建赟孙雨张亚峰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西秦岭北缘
东昆仑都兰可可沙地区早古生代侵入岩体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活动频繁,本文选取东昆仑都兰可可沙地区早古生代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路线调查、重点剖面测制和室内镜下薄片分析,对其野外分布、规模和产状及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初步限定了...
张亚峰
关键词:侵入岩体造山运动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54
2009年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裴先治丁仨平李佐臣刘战庆李瑞保冯建赟孙雨张亚峰刘智刚张晓飞陈国超陈有炘
关键词:蛇绿岩早古生代西秦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