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起搏
  • 14篇心脏
  • 10篇心脏起搏
  • 7篇心脏起搏器
  • 7篇起搏器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4篇人工心脏
  • 4篇人工心脏起搏
  • 4篇病窦
  • 3篇动脉
  • 3篇心房
  • 3篇心房起搏
  • 3篇心肌
  • 3篇心室
  • 3篇心室起搏
  • 3篇血管
  • 3篇起搏治疗
  • 3篇综合征
  • 3篇埋藏式

机构

  • 26篇西安医科大学...
  • 5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东风汽车公司
  • 1篇延安医学院

作者

  • 31篇张全发
  • 19篇崔长琮
  • 10篇王育本
  • 8篇傅文
  • 6篇付文
  • 6篇杨鼎颐
  • 5篇丁会文
  • 4篇郭映春
  • 4篇王文茂
  • 4篇薛小临
  • 3篇王东琦
  • 3篇兰燕平
  • 3篇杨栓锁
  • 3篇胡大一
  • 2篇黄秦生
  • 2篇胡平
  • 2篇宋玉莲
  • 2篇傅文
  • 1篇和世平
  • 1篇刘勃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起搏与心脏
  • 2篇心脏起搏与心...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氧治疗心脏起搏术后伤口并发症初步疗效观察
1991年
本文报道20例埋置心脏起搏器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伤口早期的渗出肿胀、皮下瘀血、积液、积血及感染。经5~10次治疗18例痊愈,2例伤口感染严重者,配合彻底清创及大量抗生素治疗痊愈。疗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其作用主要是改善氧供利于创面修复,尚能抑菌控制感染。
王育本王文茂梁立德郭映春张全发傅文崔长琮杨鼎颐王玉文
关键词:心脏起搏术高压氧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药物应用
1998年
对139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药物应用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术前后积极的抗凝治疗十分重要,并应防止过度抗凝增加出血并发症。
薛小临王东琦郭映春张全发付文
关键词:PTCA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
心腔导管电消融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93年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心胜起搏器。临床实践证实了使用心腔导管电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丁会文张全发G.M.Vincent
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
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介导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灌流技术,以停灌注45分钟、再灌注15分钟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洛沙坦(losartan)对这一作用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7倍、12倍和11倍(P<0.01),组织丙二醛和钙含量分别增加5倍和1倍(P<0.01),缺血预处理使这些变化得到明显改善,而预处理前给予10-6mol/L洛沙坦,则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组织AngⅡ的变化与上述指标的变化相平行。还发现,5分钟停灌注反复3次后,组织An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又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中,AngⅡ是介导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主要介质之一。
郝恒剑王文茂胡大一张全发刘秀兰刘勃刘秀兰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处理
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五例分析
1994年
我院在1974~1992年期间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0例,其中5例发生了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其原因主要是医源性损伤4例和电极老化1例。为了预防,提出训练有素的手术者,选用高质量的起搏系统、避免患肢过强活动是减少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的主要措施。
张全发崔长琮傅文丁会文王育本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起搏故障59例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自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止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88例,其中59例(12%)有起搏故障。电池早期耗竭而出现故障31例,脉冲发生器电路故障3例,电极故障20例,其它原因所致的故障5例。并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处理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张全发崔长琮傅文丁会文刘引会刘维维
关键词:脉冲发生器心脏起搏器故障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再灌注疗法的效果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再灌注疗法的效果。方法 以74例AMI患者为对象 ,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 16例 ,非休克组 5 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冠脉造影及再灌注疗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休克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P <0 0 5 ) ;休克组各种并发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其中梗死延展休克组发生率为 38% ,非休克组为 5 % (P <0 0 1) ;冠脉造影显示 ,休克组 3支病变显著高于非休克组 (P <0 0 1) ,前者 99%以上的严重狭窄病变多、钙化严重及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灌注治疗后 ,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率休克组显著低于非休克组 (P <0 0 5 ) ,休克组院内病死率受梗死相关冠脉再通与否的影响 ,再通的 6例仅 1例死亡 ,而未再通的 5例 3例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冠脉病变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 ,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恢复再灌注及预防梗死延展。
马淑郝恒剑胡大一顼志敏贾三庆王文茂张全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再灌注疗法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难治性扭转型室速6例分析
1992年
本文报告1981年~1990年我院收治的6例难治型室速,均伴发于缓慢心律的长Q-T间期综合征,且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而取得良好效果。对扭转型室速的分类及起搏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张全发王健强
关键词:扭转型适应症心动过速
VVI和AAI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的远期随访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了解并比较VVI、AAI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 (病窦 )的远期效果。方法 分别对87例、62例病窦患者的VVI、AAI起搏治疗进行临床、心电图、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 ,随访时间分别为 (60± 3 8)个月和 (3 6± 1 4 )个月。结果 心房颤动的发生率VVI组 (3 4 5 % )明显较AAI组(3 0 % )高 (P <0 0 1) ;血栓栓塞发生率 :VVI组为 10 4 % ,AAI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心胸比值 :VVI组从术前 0 5 2± 0 0 9增大到术后 0 62± 0 13 (P <0 0 5 ) ,而AAI组无变化 ;VVI组 8例 (9 2 % )发生了心源性死亡 ,而AAI组无 1例发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AI起搏远期随访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心原性死亡等的发生率明显较VVI起搏低。对病窦患者的预后 ,AAI起搏明显优于VVI起搏。
杨栓锁张全发崔长琮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VVI起搏AAI起搏
AAI起搏的临床与血流动力学观察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报告10例病窦综合征(SSS)病人心房按需起搏(AAI)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观察资料。病人置入AAI起搏器后,在3~14(平均8)月的随访期中,晕厥等症状消失,心功能良好,无电极脱位和起搏综合征发生。对6例AAI起搏病人,进行了右房、右室和房室结区相同起搏频率的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AAI比VVI心排血量(CO)增加18%,结区起搏AAI比VVI CO增加13%。提示AAI不仅保持了房室同步功能,且对维持心室肌的正常收缩顺序也有重要价值。作者认为对有适应症的病人,AAI是一种适用而有效的生理性起搏。
崔长琮杨鼎颐黄诒焯王育本付文张全发郭映春胡平黄秦生宋玉莲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血流动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