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军辉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状态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性
  • 1篇炎性相关因子
  • 1篇疫情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患者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军辉
  • 4篇魏守蓉
  • 3篇陈敏
  • 2篇金良凤
  • 1篇张小红
  • 1篇代凯利
  • 1篇杨盛力
  • 1篇冯毕龙
  • 1篇田丹
  • 1篇黄传宇
  • 1篇马清峰
  • 1篇王丽平
  • 1篇郭庆
  • 1篇盛静
  • 1篇李倩
  • 1篇王颖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毒患者急诊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
2024年
中毒会危及患者生命,因其整体发病率不高、不被广大医护熟悉,给急诊医护人员带来许多挑战。有必要对中毒患者采取有条理、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法。了解毒物学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细微差别,规范接诊中毒患者的首次接触,有助于管理这些病人。为此,湖北省中毒与职业病联盟组织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综合相关专家的学术和临床经验起草本专家共识,并和部分中毒救治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实战运用,最后提交本共识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就中毒患者急诊护理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帮助急诊护理人员对中毒患者做出实用可行的评估与管理。
何雯王颖汪晓攀龚玉枝冯毕龙田丹代凯利凌传仁唐杏董然黄清平姜汉兰肖洁张军辉郭庆张小红袁观惺
关键词:中毒急诊护理
螺内酯对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ES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使用经颅多普勒成像测定患者脑动脉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采用NIHSS评分和Barht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病死率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MES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Barht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Barht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和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复发率、短暂脑缺血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栓子并以此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复发。
魏守蓉陈敏张军辉桑仕云黄传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螺内酯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和D-dime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03-2015-05在我院治疗的97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hs-CRP和D-dimer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大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呈正相关性(r=0.455,P<0.05),血清D-dimer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无相关性(P>0.05),血清D-dimer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变化对病情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hs-CRP能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
魏守蓉王丽平盛静张军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基于NLRP3炎性相关因子观察鸢尾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Nod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相关因子观察鸢尾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元细胞焦亡及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鸢尾素组、NLRP3抑制剂组、阿司匹林组,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建模后,正常组及模型组采用5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侧脑室注射,鸢尾素组采用5μl PBS中加入0.35μg鸢尾素重组多肽注射,阿司匹林组采用5μl PBS中加入0.30μg阿司匹林注射,NLRP3抑制剂组采用NLRP3抑制剂10μg/kg侧脑室注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血清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TUNEL检测神经元细胞焦亡及脑梗死面积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脑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鸢尾素组比较,阿司匹林组NLRP3、NLRP1、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鸢尾素组与NLRP3抑制剂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胞质饱满,无明显核破裂现象,组织结构清晰;模型组脑组织皮层区可见大量神经元细胞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且组织紊乱、结构疏松、对侧较浅且核破裂明显;鸢尾素组细胞胞质空泡化及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减少,脑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结构;阿司匹林组�
王式林张军辉魏守蓉李倩马清峰
关键词:脑梗死梗死面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调整策略被引量:20
2020年
自2019年12月起,我国爆发了一场进展迅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其传播性强、传播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的疫情现状,对全国人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心理压力。肿瘤患者群体,因其基础心理状态的特殊性,则需承受相比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其自身肿瘤基础疾病的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等,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文旨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应的调整策略。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肿瘤患者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姚璜杨盛力张军辉魏守蓉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健康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CHF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对照组),以PCR-RFLP方法检测CYP11 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ELISA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 CHF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HF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41.25%、51.25%、29.38%、70.6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75%、42.50%、43.75%、36.25%、63.75%,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无相关性,CYP1 1 B2基因-344T等位基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醛固酮分泌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CYP11B2基因多态性醛固酮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5—2010-10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各50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头孢唑肟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A有效率84.0%,观察组B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50.0%,观察组A、B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4.6%、62.1%,对照组为55.4%,观察组A及观察组B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A及观察组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A并发症发生率14.0%,观察组4.0%,对照组12.0%,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