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咩仔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经内镜治疗大肠癌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 目的急性肠梗阻是大肠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急诊手术行Ⅰ期结肠造瘘,Ⅱ期肠癌根治术并关闭瘘口。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的急诊手术风险极大,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观察经内镜行经肛肠梗阻减压...
- 何利平王丽珍方超英郑晓玲张咩仔高丽影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5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手术操作和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同常规肠镜。术中配合术者以氩气刀标志病灶范围后,进行局部黏膜下注射使病灶充分隆起,以圈套器分片电切切除全部病灶,如有出血进行氩气烧灼或银夹止血,最后喷洒生物蛋白胶保护创面。结果 45例内镜下治疗均获成功。术中出血3例,采取氩气刀热凝止血或钛夹止血等方法。无术后出血。术后随访除1例腺瘤残留再次内镜下氩气烧灼外,其余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 EPMR治疗侧向发育型肿瘤,对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
- 高丽影何利平王丽珍林德琴张咩仔
- 关键词:肠黏膜结直肠肿瘤内窥镜检查外科学护理
- 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含视频)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评估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判断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固有肌层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44例,其中22例采用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牵引组),22例采用常规ESD治疗(对照组),评估2组在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牵引组较对照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48.13±14.65)min比(65.07±29.07)min,P〈0.05]、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37.47±14.17)min比(54.93±28.16)min,P〈0.05]、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33.17±10.65)min比(54.53±46.92)min,P〈0.05]均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切除率[(23.60±14.73)mm。/min比(13.62±8.11)mm。/min,P〈0.05]明显提高。2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容易操作部位切除时间相似(P〉0.05),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提高切除效率,对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梁玮徐丽霞邓万银郑晓玲王丽珍张咩仔黄振宁杨士杰杨文博杨常顺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 放大窄带内镜判断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放大窄带内镜(ME-NBI)和高频超声微探头(HF-EUS)在判断浅表食管鳞癌(ESCC)浸润深度的临床效果。
- 梁玮邓万银郑晓玲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何利平
- 关键词:癌浸润深度食管鳞癌浅表内镜窄带超声微探头
- 放大窄带内镜判断浅表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临床应用
- 梁玮邓万银郑晓玲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何利平
-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 2011年
-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方式以BillrothⅡ式为主,患者术后胆胰疾病较多,并且由于术后腹腔粘连等原因,此类患者再次手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26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胰疾病患者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 方超英何利平郑晓玲郑金辉王丽珍林德琴高丽影张咩仔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胆胰疾病内镜治疗术后腹腔粘连手术方式
-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在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以求术后病理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予相应内镜处理。结果 5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B),4例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P),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超声、CT、MRI主要表现为胆胰管扩张,仅1例IPMNs-P胰头部见囊实性团块、壁结节及主胰管明显扩张(5.5 cm);ERCP均显示乳头开口扩张,胶冻样黏液流出,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行ERCP抽吸黏液后,1例IPMNs-B同时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3例IPMNs-P置入胰管支架,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术后1例出现轻症胰腺炎(11.1%,1/9),3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而无症状(33.3%,3/9),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对IPMN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诊断,可为外科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证据。
- 郑金辉何利平陈勇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
-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管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例行食管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90例中食管上段(距门齿15—23cm)病变16例,食管中段病变(距门齿23~32cm)52例,食管下段病变(距门齿32~40cm)2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05±3.12)cm。所有病变均顺利完成EMR。切除标本大小为(3.55±2.71)CITI。手术时间为(18—125)min,出血量为(10-70)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24.4%(22/90)。术中出血4例(4.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2%),无1例食管穿孑L发生;术后食管狭窄3例(3.3%),均予保守治疗好转。90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术后5年内病变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5.6%(5/90),无癌复发死亡病例。结论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梁玮钟世顺邓万银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何利平李伟华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食管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