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娅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4篇动脉阻塞
  • 4篇视网膜中央
  • 4篇视网膜中央动...
  • 4篇视网膜中央动...
  • 4篇中央动脉
  • 4篇中央动脉阻塞
  • 4篇黄斑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退行性
  • 3篇劈裂
  • 3篇近视
  • 2篇血性
  • 2篇眼动
  • 2篇眼动脉
  • 2篇溶栓
  • 2篇视网膜劈裂

机构

  • 9篇西安市第四医...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张娅萍
  • 8篇王润生
  • 5篇吕沛霖
  • 4篇杜善双
  • 4篇王文军
  • 3篇郑波
  • 3篇王毓琴
  • 2篇马波
  • 2篇喻磊
  • 2篇雷涛
  • 2篇宋宗明
  • 2篇王伟伟
  • 2篇王毅
  • 2篇薛安全
  • 2篇雷晓琴
  • 2篇魏尚彬
  • 2篇雷涛
  • 1篇郭琳
  • 1篇王从毅
  • 1篇杨新光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陕西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解剖学研究
雷涛王润生王毅吕沛霖张娅萍魏尚彬王文军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解剖特征。方法对32例ICVD患者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造影,对眼动脉起点、经行和主要分支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32例ICVD患者经DSA检查,除1侧颈内动脉闭塞外,其余63侧颈动脉未发现中、重度狭窄。63侧眼动脉均起自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眼段。其中,58侧眼动脉呈单支,起自于颈内动脉;5侧眼动脉呈双支,一支起自颈内动脉,另一支中有4侧起自脑膜中动脉(颈外动脉分支),1侧起自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泪腺动脉和眼肌动脉;筛前、后动脉,眶上动脉,鼻背动脉,滑车上动脉,眼睑动脉。各分支起点变异较大。结论DSA检查提示,ICVD患者眼动脉主要起自于颈内动脉并为单支,但也存在双支情况。眼动脉主要分支起点变异较大。
雷涛王润生吕沛霖王毅张娅萍王文军魏尚彬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将收集的117例CRAO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10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AO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PV对CRAO的预测价值。结果 CRAO患者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9. 33±1. 12]f L,(8. 73±1. 21) f L,P <0. 001],MPV是CRA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440,95%CI为1. 084~1. 913,P <0. 05)。结论 CRAO患者的MPV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有助于CRAO的发生。
张娅萍喻磊马波王伟伟王润生杨新光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血小板活化平均血小板体积
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将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49例(52眼),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非注气组22例24眼(...
张娅萍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玻璃体切除术
文献传递
真性小眼球葡萄膜渗漏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真性小眼球是指胚裂闭合后眼球停止发育致眼球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而不伴其他眼部畸形的一种较罕见眼病,
张娅萍王毓琴王润生
关键词:真性小眼球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葡萄膜渗漏眼部畸形停止发育
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 MF 的36例患者36只眼纳入研究。自愿接受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者24例24只眼作为手术组;同意定期随访,但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者12例12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劈裂类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劈裂高度(CFT)、劈裂最高值(Mx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患眼治疗后3、6、9个月时随访;对照组患眼首诊后每隔3个月随访。均随访9个月。对比观察患眼 BCVA、CFT 和 MxFT 变化以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手术组患眼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24只眼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6只眼,占25.0%;劈裂腔隙不同程度缩小、视网膜层间积液吸收、视网膜部分复位16只眼,占66.7%;视网膜未复位2只眼,占8.3%。视网膜未复位2只眼分别表现为黄斑裂孔、劈裂腔高度增加。对照组12只眼视网膜均未复位,其中2只眼在随访后第6、8个月时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占16.7%。与治疗前比较,手术组患眼治疗后 BCVA (Z =-3.430)明显提高,CFT(Z =-2.70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xFT 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670,P〉0.05)。与首诊时比较,对照组患眼随访第9个月时 BCVA 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840,P〉0.05);CFT、MxFT 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803、-2.040,P 〈0.05)。手术组患眼均未发生眼压增高、眼底出血、黄斑前膜、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 MF,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 CFT;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张娅萍毛广运王毓琴宋宗明薛安全
以激光为主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黄斑出血51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以激光为主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黄斑出血的疗效。 方法: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黄斑视网膜前出血患者51例,男性26例,
王润生吕沛霖杜善双张娅萍
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黄斑出血疗效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激光光相干断层扫描
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疗效分析
王润生吕沛霖张娅萍刘安平雷晓琴杜善双郑波王文军雷涛
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5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15.2)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1~30d。静脉溶栓治疗为3000U/kg尿激酶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6~7d;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1次/2d,连续治疗14d。后续治疗为1.2mg/kg脑蛋白水解物、360mg曲克芦丁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后续治疗对视力的影响以及静脉溶栓治疗对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的影响。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无变化或变化在1行内或下降为无效。以FFA作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情况。其中,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et)≤15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5~20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3~8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9s为无效。分析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后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后FFA复查的79例患者中,11例治疗前为完全阻塞,溶栓治疗后其中8只眼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消失,A—Rct28~54S,视网膜动脉主下-末梢充盈时间18~55S;3只眼造影3~4min内仍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68例不完全阻塞者ARct恢复正常35例,占51.5%;有效18例,占26.5%;无效15例,占22.0%;溶栓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P〈0.05)。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P〈0.05)。后续治疗后最终视力与尿激酶静脉
王润生吕沛霖张娅萍刘安萍雷晓琴杜善双郑波王文军雷涛
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陛临床研究。对49例(52只眼)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非注气组(接受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22例(24只眼);注气组(接受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长效气体填充)15例(16只眼);对照组(非手术组,接受定期随访观察治疗)12例(12只眼)。分别比较各组患者首次诊疗及术后第3、6、9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的视网膜劈裂高度变化。3组间不同随访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高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手术前后上述3个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Q1,Q3):非注气组为0.5(0.3,0.8),较术前的0.7(0.4,1.1)有明显改善(t=2.57,P〈0.05);注气组为0.5(0.3,0.7),较术前的0.8(0.5,1.0)有显著改善(t=3.58,P〈0.05);对照组为0.5(0.3,1.3),与术前的0.4(0.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P〉0.05);术后3组间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24,P〉0.05)。术后9个月OCT检测:非注气组和注气组患者平均视网膜劈裂高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9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率:对照组0.0%(0/12)、非注气组66.7%(16/24)、注气组81.3%(13/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P〈0.05),表明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促进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的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对照组中有2只眼分别在随访的6个月和8个月出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另10只眼随
张娅萍薛安全王毓琴彦文涛宋宗明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玻璃体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