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富美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剩余油
  • 2篇安塞油田
  • 2篇储层
  • 1篇低孔
  • 1篇低孔隙度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率
  • 1篇岩矿
  • 1篇岩矿特征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工程
  • 1篇油层
  • 1篇油层组
  • 1篇渗透率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机构

  • 4篇长江大学
  • 1篇南阳油田
  • 1篇东营市胜利石...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篇张富美
  • 2篇张春生
  • 2篇林海斌
  • 2篇施冬
  • 1篇董琴红
  • 1篇赵恩璋
  • 1篇彭功名
  • 1篇杨瑞莎
  • 1篇朱聪
  • 1篇李友培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白于山区长4+5_2油层组开发方案调整研究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勘探始于1995年,1998年以长4+5地层为目的层围绕高产井点进行滚动开发。2002年开辟超前注水实验区。长4+5。油层组为其主力油层组。 通过对本区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
张富美
关键词: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文献传递
常规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王窑区裂缝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储层裂缝是影响低孔、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精确识别和评价裂缝是进行注水开发和调整挖潜的前提。由于常规测井资料容易获得,技术分析比较成熟,本文结合了该区地质特征,采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在与岩心实验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测井响应的识别模板,确定了裂缝参数。应用该模板对本区所有井进行了裂缝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分布与本区油水井生产动态吻合较好,该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注水开发与井网部署的应用效果。
彭功名张富美杨瑞莎林海斌李友培董琴红
关键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常规测井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储层岩矿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砂岩的岩矿特征、自生矿物、孔隙发育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长8储层砂体的主要自生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石英和长石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溶蚀作用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起破坏性作用,而溶解作用、交代作用使储层孔隙增大,改善储层的孔渗能力。
朱聪施冬张春生赵恩璋张富美王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8储层岩矿特征自生矿物成岩作用
安塞油田王窑区裂缝性储层注水综合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藏属典型低孔低渗油藏,主力油层为长611油层。该储层物性差,微裂缝发育导致油藏非均质性强,注水及剩余油分布明显受裂缝影响。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综合含水率上升迅速,产量递减严重。在进行野外露头观测和室内岩心观察基础上,对裂缝类型、性质、规模、密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使用古地磁方法确定主应力方向。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注水开发中裂缝发育引发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王窑区裂缝分布综合图与油井见水方位综合图,用生产动态方法验证裂缝研究的正确性。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和剩余油分布特征。根据王窑区长611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和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在控制注水压力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注水、合理布局有效井网,提高侧向水驱效率,以及注水剖面调整等措施。
张富美施冬张春生林海斌
关键词:储层注水开发剩余油注水剖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