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萍

作品数:8 被引量:21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阴道
  • 4篇念珠菌
  • 4篇念珠菌病
  • 4篇外阴
  • 4篇外阴阴道
  • 3篇阴道念珠菌
  • 3篇阴道念珠菌病
  • 3篇外阴阴道念珠...
  • 3篇外阴阴道念珠...
  • 3篇疾病控制
  • 3篇疾病控制中心
  • 2篇药物
  • 2篇真菌
  • 2篇真菌药物
  • 2篇念珠
  • 2篇菌病
  • 2篇菌药
  • 2篇抗真菌
  • 2篇抗真菌药
  • 2篇抗真菌药物

机构

  • 7篇汕头大学
  • 6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张慧萍
  • 7篇樊尚荣
  • 1篇刘小平
  • 1篇彭燕婷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制霉菌素治疗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
目的:评价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研究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株分布情况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资料与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
张慧萍
关键词:制霉菌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种类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 182株念珠菌(从41例患者中分离出两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分离最多,占85.0%(2 705株),其次依次为光滑念珠菌(338株)、近平滑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31株)、酿酒酵母菌(23株)、克柔念珠菌(15株)、无名念珠菌(11株)、红酵母菌(6株)、鲁希特念珠菌(2株)及土生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及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18/1 612)、2.2%(36/1 612)、4.2%(68/1 612)、0.9%(14/1 612)、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不常见。
刘小平樊尚荣彭燕婷张慧萍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属
子痫前期的诊断及处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一、前言 在世界范围内,2%~8%的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及其他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仍然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25%~50%将发展为子痫前期,其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取决于高血压出现的孕龄,如在32周前出现妊娠期高血压,50%患者病情可发展为子痫前期。
张慧萍樊尚荣
关键词: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围生儿死亡孕产妇发生率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协调能有效抵抗念珠菌。近些年念珠菌的免疫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发现。该文重点介绍了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念珠菌识别及细胞因子IL-17应答在宿主防御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相关免疫缺陷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慧萍樊尚荣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免疫
胎盘植入的诊断和处理被引量:4
2012年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全部或部分异常附着于子宫肌层。胎盘植入相关死亡率高达6%~7%[1-3]。根据侵入深度,胎盘植入分3个类型。①侵入型胎盘植入:绒毛膜绒毛附着于肌层,而非限于底蜕膜。
张慧萍樊尚荣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绒毛膜绒毛
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炎治疗指南被引量:65
2011年
1细菌性阴道病(BV) BV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与BV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阴性菌(如拟杆菌)和革兰阳性菌(如胨链球菌及动弯弧菌等)。合并BV妇女妇科术后并发症、
樊尚荣张慧萍
关键词:滴虫病
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生殖器疱疹治疗指南被引量:9
2011年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慢性终身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少数情况下HSV-1引起生殖器疱疹。几乎所有的HSV-2为性接触感染,见于肛周和生殖器官感染,HSV-1可见于肛周、生殖器官和口唇感染。多数HSV-2感染患者未被诊断为生殖器疱疹。那些轻度或未确定的感染患者,很多生殖道间断性地排出病毒。
樊尚荣张慧萍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
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疗指南被引量:116
2011年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PID),属上生殖道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最重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CT)和(或)淋病奈瑟菌(NG)。其他相关病原体包括阴道菌群(如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阴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
樊尚荣张慧萍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