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磊

作品数:32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军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著

领域

  • 27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军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日关系
  • 6篇安倍
  • 5篇内阁
  • 4篇安保
  • 3篇修宪
  • 3篇政治
  • 3篇安倍内阁
  • 2篇动因
  • 2篇日本安全战略
  • 2篇日本修宪
  • 2篇同盟
  • 2篇自民党
  • 2篇自卫权
  • 2篇外交
  • 2篇维和行动
  • 2篇宪法
  • 2篇联合国
  • 2篇联合国维和
  • 2篇联合国维和行...
  • 2篇集体自卫权

机构

  • 3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大学

作者

  • 31篇张晓磊
  • 2篇杨伯江
  • 2篇吴怀中
  • 2篇卢昊

传媒

  • 9篇日本学刊
  • 7篇东北亚学刊
  • 2篇今日中国
  • 2篇世界知识
  • 2篇日本问题研究
  • 2篇亚太安全与海...
  • 1篇当代世界
  • 1篇经济导刊
  • 1篇和平与发展
  • 1篇日本研究
  • 1篇学术动态(北...
  • 1篇中国周边外交...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变化与战略动机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日本政府赋予自卫队维和新任务,标志着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始出现新变化。此前日本维和政策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无法可依阶段(1991年);酝酿合法"外衣"阶段(1991—1992年);有法可依、有限参与阶段(1992—2001年);2001年通过"PKO法修正案"、全面参与阶段(2001—2016年)。此次变化预示着日本的维和政策开始进入第五个阶段,即新安保法框架下的"PKO法"第三次修正、深度参与阶段(2016年起)。日本政府赋予自卫队维和新任务,其中包括四重战略新动机:一是破解自卫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主体任务的内在法律困境;二是提高参与维和行动对日本"争常"外交的贡献度;三是减少在参与维和行动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度;四是增强自卫队的军事作战能力。
张晓磊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战略动机
日本网络战攻势化转型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反击能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日本在军事战略上的攻势化转型方向,为日本推动网络战转型做了战略和理念层面的铺垫。拥有并行使网络反击能力是日本推动网络战攻势化转型的集中表现。随着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持续强化及与美欧网络安全合作的持续推进,日本推动网络战实现攻势化转型的战略理念愈加清晰,战略动因逐步明朗,政策储备不断完善。日本网络战泛化和网络安全治理军事化的做法将对日本安全战略和中日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中日间应加强在网络安全层面的危机管控。
张晓磊
关键词:网络战日本安全战略中日关系
“自卫队入宪”法理问题探析被引量:2
2018年
对"自卫队入宪"问题做法理上的定性讨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这一问题的核心法理逻辑包括三点:宪法第九条必须进行修改;保留宪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二款;增加宪法第九条第三款,明确写入自卫队。"自卫队入宪"的提出是对各种有关修改宪法第九条学说的一次对冲和折中。"自卫队入宪"的法理动机包括:试图终结"宪法第九条修改"问题在日本学界长期的理论争论;试图扭转"自卫队违宪"的学界主流观点,使自卫队合宪化;试图理顺宪法与《日美安全条约》间长期的二元对立关系。"自卫队入宪"目前仍存在以下若干法理疑点,包括"自卫队入宪"是否会改变宪法第九条及宪法的性质,是否会改变自卫队的任务和权限,是否会改变日本的专守防卫政策,以及是否会改变日美同盟的合作范围和程度等问题。
张晓磊
关键词:日本修宪法理逻辑
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转变动因与前景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2017年5月,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一改此前观望态度,希望同中方共同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12月提出"在第三国的日中民间经济合作"方针。日本态度的转变是在国内国际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的,其中经济利益与安倍内阁政治外交需求是根本动因,而"特朗普因素"和"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起了推动作用。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动力在增强,同时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也在增强,以"印太战略"作为牵制、对冲的地缘政治工具,将阻碍中日合作的深化。
杨伯江张晓磊
关键词:安倍内阁中日关系一带一路
中日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意义、现状及路径被引量:5
2020年
加强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是中日构建建设性安全关系的一条有效路径。它对缓解中日间可能的海洋战略冲突、增强防务部门间的“行动互信”,以及建构更为积极的地区安全格局乃至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中日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政策理念上基本一致,而且同时参加了大多数相关国际条约和对话及合作机制,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同步、双边机制不完善、联演联训密度和深度不够等系列问题。中日应在总体合作框架、具体对话和合作机制、合作领域先后次序以及联演联训类型模式等方面,强化双边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
张晓磊
关键词:中日关系
日本“再生”
2013年
2012年12月16日,日本第46届国会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自民党最终获得众议院480个席位中的294个席位,在下野3年3个月之后,以压倒性胜利宣告重新夺回政权,未来日本的政策将主要以自民党的主张为基础,
张晓磊
关键词: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席位政权
“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决策特征与制约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日本政府赋予自卫队维和新任务的决策过程体现了日本官邸主导型决策的三个特征:日益强化的官邸主导型决策机制确保政策走向;日渐顺畅的政官关系合作模式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执政党与政府间日趋明显的政高党低框架确保决策程序的完整高效。尽管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内阁决议赋予自卫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新任务,但未来此项新任务的执行仍然面临着三个制约因素:一是自卫队“驰援护卫”新任务存在的违宪嫌疑问题,二是自卫队员安全风险上升及国内社会舆论问题,三是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制度困境问题。
张晓磊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
论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被引量:1
2015年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张晓磊
关键词:安倍晋三集体自卫权和平宪法
日本跨境数据流动治理问题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学界关于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研究大多聚焦欧盟和美国,而关于日本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实现专门化和细分化,且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政策演进研究不够系统,内在动机研究不够深入,规则研究不够专业。从演进特征看,日本政策推进起步晚但效率高;政策方向沿着国内立法及修法—双多边国际协议—推广全球理念与规则的路线进行。对于未来跨境数据流动全球规则的形成来说,日本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强化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是日本对冲经济衰退风险、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其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从战略层面看,日本加强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根本上还是为提高网络空间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秩序主导权,抢抓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话语权。中日在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上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应该从现有的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合作机制中选择和借鉴合作模式,同时也可以根据中日各自的国情探讨新的合作模式。
张晓磊
关键词:政策演进
“后安倍时代”日本首相官邸主导决策困境探析被引量:1
2022年
实现官邸主导决策是日本政府实行政治与行政改革的重要一环。安倍二次执政时期官邸主导决策得到显著强化,但进入“后安倍时代”,官邸主导却在疫情应对及规制改革上陷入诸多困境。究其原因,是制度、个人、国内政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也表明政治与行政改革依然存在不彻底、不完善之处。总体而言,尽管强化官邸主导已经成为当前日本政治体制转型的显著趋势,但在“后安倍时代”日本国内政治形势难言明朗的背景下,“强首相”决策机制能否有效延续,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张晓磊从伊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