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环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网膜
  • 2篇视网膜
  • 2篇内障
  • 2篇护理
  • 2篇白内障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眼损伤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药物注射
  • 1篇药物注射治疗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治疗及预后
  • 1篇人源
  • 1篇人源化
  • 1篇人源化单克隆...
  • 1篇视网膜疾病
  • 1篇视网膜脱离

机构

  • 6篇潍坊医学院附...
  • 3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临沂市沂水中...

作者

  • 6篇张环
  • 2篇刘建波
  • 1篇宫海莎
  • 1篇孙娟娟
  • 1篇杨杨
  • 1篇于翠杰
  • 1篇曹绢
  • 1篇于春英
  • 1篇田娟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先天性白内障1例并家系调查
2005年
刘建波于翠杰张环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家族性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刘建波张环
关键词:白内障黄斑水肿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治疗及预后
2005年
荆献华张环于春英贾溟
关键词:预后
儿童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切术的护理
2007年
儿童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也是严重的致盲病之一,主要由外伤引起。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2~2006年用玻璃体切割术成功治疗儿童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9例,现将有关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张环杨杨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外伤性护理
自由基及 bFGF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损伤机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治疗组、在再灌注后1h,6h,12h,24h,72h时段分别应用酶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DA及SOD含量在早期即有变化,在再灌注后1h视网膜组织MDA含量已有轻度升高,而SOD含量则轻度降低,在随后的再灌注过程中,视网膜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而SOD含量则逐渐降低,其MDA升高与SOD降低呈平行关系,至24h达到高峰,但在再灌注后72h时段,MDA已有一定回落,而SOD则有一定回升,但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仍有明显差异,而在再灌注6h以后,缺血组与治疗组相比较,其MDA及SO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基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bFGF可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达到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刘建波张环田娟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40例围术期护理
2011年
2009年1月~12月,笔者对4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并对患者进行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张环曹绢孙娟娟宫海莎
关键词: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