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绍英

作品数:54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电气工程
  • 17篇理学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机械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9篇永磁
  • 14篇磁性
  • 13篇纳米
  • 13篇磁材料
  • 12篇永磁材料
  • 11篇纳米晶
  • 11篇纳米晶永磁
  • 11篇矫顽力
  • 8篇SM
  • 8篇磁体
  • 8篇X
  • 7篇剩磁
  • 7篇中子
  • 7篇GA
  • 6篇化合物
  • 5篇微磁学
  • 5篇纳米晶永磁材...
  • 5篇合金
  • 5篇CU
  • 5篇FE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钢铁研究总院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东莞中子科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武汉冶金科技...
  • 3篇散裂中子源科...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54篇张绍英
  • 34篇沈保根
  • 30篇张宏伟
  • 15篇荣传兵
  • 8篇张健
  • 7篇胡海韬
  • 6篇白波
  • 6篇袁宝
  • 5篇韩宝善
  • 5篇张立刚
  • 5篇孙志刚
  • 4篇孙继荣
  • 4篇陈仁杰
  • 3篇戴礼智
  • 2篇阎阿儒
  • 2篇贺淑莉
  • 2篇李云宝
  • 2篇张文勇
  • 2篇成昭华
  • 2篇王芳卫

传媒

  • 13篇物理学报
  • 8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低温工程
  • 2篇稀土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金属功能材料
  • 2篇第1届全国磁...
  • 2篇第三届全国磁...
  • 2篇第十届全国磁...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磁性材料及器...
  • 1篇第六届国内外...
  • 1篇第三届中国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 8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合金化制备的高矫顽力TbMn6Sn6纳米永磁材料
本文通过对机械化合金的方法制备的纳米尺寸TbMn<,6>Sn<,6>材料的研究,讨论了制备工艺对其永磁性的影响,以及矫顽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赵鹏张健张绍英张宏伟沈保根
关键词:矫顽力
文献传递
2:17型结构的Ho_2(Fe_(1-x)Co_x)_(15)Al_2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被引量:2
1999年
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Ho2(Fe1-xCox)15Al2(x=0,0.2,0.4,0.6,0.7,0.8,0.9,1.0)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磁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为单相217型Th2Ni17六角结构。随Co含量的增加,Ho2(Fe1-xCox)15Al2化合物的单胞体积V,晶格常数a、c线性下降;居里温度Tc单调上升;饱和磁化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在x=0.2时达到极大值。当x<0.6时,化合物均为面各向异性;当x≥0.6时,化合物在高温下出现自旋重取向现象,这可能与Co原子的择优占位有关。
温立新徐孝贞王晶云张绍英
关键词:磁性金属间化合物
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模拟计算研究
我们构造了在软磁相基体中析出规则形状硬磁相的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纳米复合永磁材料PrFeB/-Fe。利用微磁学的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样品的磁滞回线。通过对剩磁、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与软磁相厚度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软磁相厚...
张宏伟荣传兵张绍英沈保根
文献传递
Sm(Co,Cu,Fe,Zr)_z反磁化过程的微磁学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通过微磁学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微结构对各向异性的Sm(Co ,Cu ,Fe ,Zr) z 磁性能的影响 ,并对不同温度下的退磁曲线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矫顽力随着 2∶17相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随 1∶5晶界相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减小晶界相厚度或增大晶粒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磁能积 .反磁化的物理机制主要为形核机制 ,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晶界相形成反磁化核 ,随着磁场的增大反磁化核不断长大 ,最后导致整个磁体的磁化反转 ;而当温度升高时 ,晶界相逐渐变成非磁性相 ,使得反磁化核难以形成 。
陈仁杰荣传兵张宏伟贺淑莉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矫顽力退磁曲线磁能积温度升高微磁学
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模拟计算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构造了在软磁相基体中析出规则形状硬磁相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纳米复合永磁材料Pr2 Fe1 4B α Fe .利用微磁学的有限元法 ,模拟计算了样品的磁滞回线 .通过对剩磁、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与软磁相厚度的关系分析 ,发现在软磁相厚度为 0— 12nm的范围内 ,复合磁体的矫顽力随软磁相厚度的增加而单调下降 ,而最大磁能积则是在适当的矫顽力和剩磁下达到最高 .预计纳米复合Pr2 (Fe ,Co) 1 4B α (Fe ,Co)的各向同性磁体的最大磁能积最高可达 2 4 8kJ m3,而各向异性磁体则高达 784kJ m3.
张宏伟荣传兵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能积剩磁磁滞回线各向同性微磁学
纳米晶永磁材料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模拟计算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微磁学有限元法 ,模拟计算了单相和复相各向同性纳米晶磁体的起始磁化曲线、退磁曲线和回复曲线 .验证了用δm(H)曲线的正峰值来衡量纳米晶磁体晶间交换耦合作用的有效性 .计算结果表明 ,纳米晶单相和复相磁体的晶间交换耦合作用都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降低 ,当晶粒尺寸过大时复相磁体表现出两相行为 ,其δm(H)曲线出现了两个正峰值 .分析表明 ,外场较小的正峰值是软磁相与硬磁相晶粒之间交换耦合作用的结果 。
荣传兵张宏伟陈仁杰贺淑莉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交换耦合作用永磁材料纳米晶外场相行为各向同性
Er<,1-x>Tb<,x>Mn<,6>Sn<,6>(x=0-0.6)的磁性和输运特性的研究
通过XRD测量了Er<,1-x>Tb<,x>Mn<,6>Sn<,6>(x=0-0.6)的晶体结构.通过Tb取代量的增加,化合物表现出反铁磁到亚铁磁的转变,自旋取向温度也逐渐增大.Er<,0.9>Tb<,0.1>Mn<,6...
姚金雷张绍英张立刚李路严密杨德仁沈保根
关键词:磁性输运特性磁阻效应
文献传递
纳米晶永磁中面缺陷对畴壁钉扎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畴壁钉扎模型的矫顽力可以表示为Hc=αpink2K1 μ0 Ms-NeffMs,计算了微结构参数αpink 随面缺陷内磁性参数A′和K′1 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αpink 可以在很宽的范围里取值 .结合纳米单相Nd2 Fe1 4B磁体 ,研究了晶粒边界的磁性参数和晶界厚度对αpink 的影响 ,当A′ A =0 5 ,K′1 K1 =0 1,以及晶界厚度r0 =3 32nm时 ,αpink 最大 .同时研究了纳米复相Nd2 Fe1 4B α Fe磁体的αpink 随α Fe晶粒尺寸r0 的变化情况 ,当r0 =7nm时 ,αpink 最大 .
荣传兵张宏伟张健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畴壁面缺陷矫顽力纳米晶永磁材料
纳米晶永磁Pr_2Fe_(14)B微磁学有限元法的模拟计算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根据实验数据 ,构造了接近实际纳米晶永磁Pr2 Fe1 4B的样品 ,用微磁学有限元法进行了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晶界处各向异性的下降会导致矫顽力减小、剩磁值增大 ,而晶界处交换作用常数的减小则会使剩磁值减小、矫顽力增大 .通过对实验样品的模拟研究发现 ,晶界处各向异性和交换作用常数的共同减小能够同时拟合出真实的矫顽力和剩磁值 .模拟计算与实验在退磁曲线形状上的差距则说明模拟还存在不足 .
张宏伟荣传兵张健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微磁学纳米晶永磁材料磁滞回线矫顽力剩磁
纳米晶永磁Pr_8Fe_(87)B_5反磁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Pr2 Fe1 4B α Fe纳米复合永磁样品 .测量了样品的起始磁化、反磁化过程、矫顽力和剩磁与外场的关系 ,以及样品的磁粘滞性 .经分析认为材料的矫顽力主要由非均匀的钉扎机理决定 ,但由于交换硬化的软磁相的可逆转动使得这种反磁化机理不同于单相永磁材料的钉扎行为 .磁粘滞性表明热激活主要源于硬磁相的不可逆磁化行为 .
张宏伟荣传兵张健张绍英沈保根
关键词:纳米晶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矫顽力剩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