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贤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枝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肿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脑出血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出血
  • 2篇穿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心肺
  • 1篇心肺检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血肿穿刺

机构

  • 4篇枝江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市仁和医...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8篇张贤鹏
  • 3篇薛山
  • 1篇张丹
  • 1篇张敏
  • 1篇彭焦武
  • 1篇鲍春妹
  • 1篇李芙蓉
  • 1篇张清平
  • 1篇邹志强
  • 1篇邹长进
  • 1篇张红梅
  • 1篇冯永钦
  • 1篇白旭
  • 1篇潘金梅
  • 1篇杨蓉
  • 1篇刘风芹
  • 1篇胡伟芳
  • 1篇卢建明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体输血与同种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研究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实施自体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210例自体输血患者为研究组(N1组),选取同期内基本资料有可比性的210例同种异体输血患者为对照组(N2组)。对两组输血后(术后)第1、3、7天血常规、凝血功能比较,对两组间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及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1组输血(术后)笫3天相关检测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2组(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良反应N1组0.95%(2/210)、N2组8.57%(18/210)、治愈率N1组70.48%(148/210)N2组48.10%(101/210)。死亡率N1组0.48%(1/210)N2组1.43%(3/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优于异体输血、术后恢复快、输血不良反应率低、治愈率更高、死亡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输血方法,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张贤鹏鲍海娥杨蓉刘风芹杨伯家邹志强白旭曹一翠胡伟芳鲍春妹李芙蓉张红梅
关键词:自体输血同种异体输血输血不良反应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176例术前经MRI确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n=88)和全椎板切除术组(n=88),分别行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或全椎板切除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全切除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术后6个月的脊柱稳定性,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7.53,P<0.01;t=4.88,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11.28,P<0.01);术中肿瘤完全切除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88例均脊柱稳定性良好,全椎板切除术组11例出现脊柱不稳定(χ2=4.60,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发生感染;全椎板切除术组2例出现局部疼痛,1例肌肉无力,3例脊柱后突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贤鹏薛山
关键词:半椎板切除术显微手术椎管内肿瘤
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续出血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预防术后继续出血。方法 2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治疗,对其中68例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继续出血组)与162例未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无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出血部位及血肿形状以及手术前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继续出血的因素。结果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多在6 h内(61.76%),24 h后继续出血较少(8.82%),与无继续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继续出血组(t=2.73、3.20,P<0.05);首次血肿抽吸量显著多于无继续出血组(t=2.91,P<0.05);继续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区(42.65%)、丘脑(29.41%)和壳核(27.94%),不规则血肿更易发生继续出血(χ2=11.83,P<0.01);手术前后躁动者易发生继续出血(χ2=24.37,P<0.01)。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与6 h内发病,高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过大,基底节区、丘脑和壳核出血,不规则血肿,以及患者躁动有关,应给予相应应对措施,降低术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薛山张贤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继续出血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穿刺术组,每组各49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一步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P<0.05或P<0.0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χ2=3.78,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2.04%(1/49)]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4.08%(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8%(2/49),显著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的16.33%(8/49)(χ2=2.84,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意识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贤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急性脑梗死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两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比较不同组及不同程度脑梗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23,0.599,0.283,P均<0.01)。重度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梗死组(P<0.05)。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721,0.623,0.718,P均<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清平邹长进彭焦武张敏张贤鹏冯永钦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31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0例),分别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微外科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62.4±70.8)mL]显著少于血管内栓塞组[(713.1±110.7)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88,P<0.01)。术后GOS评分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组疗效较血管内栓塞组好,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3%vs 63.3%,χ2=3.92,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6.5%vs 10.0%,χ2=1.33,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薛山张贤鹏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
三峡地区献血人员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率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调查三峡地区无偿献血员人细小病毒B19(HPVB19)的流行情况,为该地区未来的献血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34例献血员进行了HPVB19IgG、IgM抗体筛查。结果:934例献血员中,HPVB19IgG阳性率43.36%(405/934),HPVB19IgM阳性率2.46%(23/934)。阳性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HPVB19IgG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峡地区献血员中HPVB19感染率较高,多数是曾经感染,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较低,但作为血源,仍有一定传播病毒的风险,选用适当的方法筛查病毒,保障血液制品质量十分必要。
鲍海娥杨伯家潘修银聂兴教张贤鹏陈赛张莉卢建明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ELISA献血员流行病学
骨盆纤维瘤病一例
2016年
患者女,33岁,已婚。主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包块半年,于2015年3月22日收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7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5年3月10日。2014年10月发现左侧附件包块约5.5cm×5cm,无不适,未曾治疗。2015年2月因意外妊娠,在外院彩超提示:左侧盆腔囊实性包块7.9cm×4.9cm。2015年2月4日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后43d再次彩超提示:左侧盆腔低至无回声光团大小8.2cm×5.8cm。2015年3月22日要求手术治疗入院。
张丹潘金梅张贤鹏
关键词:纤维瘤病附件包块囊实性包块意外妊娠心肺检查子宫粘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