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聪
-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9
- 2003年
- 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应对的措施。
- 张跃聪
-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校管理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探究被引量:31
- 2014年
-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探索世界的方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具有关注学生信息的全面性、混杂性、相关性等品质特性。大数据也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能力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大数据意识,创新数据收集处理的技术与方法,并将数据转化为行动、创新思维与工作方式,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 张跃聪
-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交往:当代大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 2013年
- 交往是时代的精神和理念,交往管理是交往理念在管理领域的回应与应用。传统大学生管理是一种对象性管理,存在种种弊端,"交往管理"可以弥补对象性管理的不足,通过树立交往管理新理念——"我与你"关系理念、尊重差异理念、对话沟通理念、视界融合理念、建构生成理念等,来促进大学生管理范式的变迁,以顺应时代精神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 张跃聪
- 关键词:交往大学生管理管理理念
- 走向交往:大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被引量:1
- 2012年
- 哲学意义上的交往是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精神,但对大学生的管理却严重缺失这种时代精神,这既是由于主客二元思维、教育制度,也是受我国传统师生观的消极影响。它的严重危害与后果是导致单向度的人才培养,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产生学生人格的分裂,造成管理的低效率。只有走向交往,才能规避种种弊端,推动大学生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张跃聪
- 关键词:交往大学生管理
-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教育被引量:2
- 2013年
- 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大力宣传、解读创新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主体性,导引大学生自觉开发人的创新潜质;开展人文教育,导引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生成。
- 张跃聪
- 关键词:高校创新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 大学生管理交往实践的内涵及特性分析
- 2013年
- 交往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畴,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在交往实践视野下,大学生管理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实践结构模式,是"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关系模式的有机统一。这种强调采取交往、对话、沟通的实践方式,蕴含着"主体间性,生成性,反思性,中介性"等更为丰富的特性,为大学生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思路。
- 张跃聪
-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交往实践
-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大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被引量:3
- 2012年
- 新公共管理是关于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大学生事务管理是典型的准公共部门管理,它要求大学生事务管理要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扁平式组织结构、健全各类学生组织、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从而实现大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张跃聪
- 关键词:大学生事务新公共管理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高素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
- 2003年
- 张跃聪
- 关键词:高校党员队伍
-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被引量:9
- 2009年
- 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提出课外科技活动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素质。
- 张跃聪
-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思维创新人格
-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主体间性克服了主体性"主-客"思维方式的不足,强调多元主体在平等、民主交往互动基础上的对话、理解、共识与合作;主体间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中,并且随着交往形态的发展而发展。通过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目标的主体间性、教育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工作方法的柔性化等方面构建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期获得更多更好的主体间性。
- 张跃聪
-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交往思想政治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