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

作品数:28 被引量:9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政治
  • 5篇统治
  • 5篇统治思想
  • 5篇五经
  • 5篇教育
  • 5篇孔颖达
  • 4篇政治思想
  • 4篇儒家
  • 4篇《太平经》
  • 4篇《五经正义》
  • 3篇帝制
  • 3篇儒家经典
  • 3篇国学
  • 2篇道教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政治批判
  • 2篇治教
  • 2篇人性论
  • 2篇私学
  • 2篇诸子

机构

  • 28篇南开大学
  • 5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天津社会科...

作者

  • 28篇张鸿
  • 6篇张分田
  • 5篇商爱玲
  • 1篇王贞
  • 1篇王贞

传媒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前沿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历史教学(上...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当严禁以行政手段推动“少儿读经”被引量:2
2010年
近年来,发起于港台地区的“小学生读经工程”渐次向内地扩散,与颇具盲目性的“国学热”相呼应,导致一股“读经”思潮再次泛起。一些地方举办“幼儿读经班”,一些小学试行“读经”,一些学校搞“复兴国学”试验。许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人多方奔走呼吁,力图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读经运动。再加上媒体与商家的介入,于是一场有思潮、有纲领、有措施、有行动、有市场、有群众的“读经运动”大有纷纷攘攘之势。
张分田张鸿
关键词:儒家经典国学热
“三皇之世”传说与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
2020年
"三皇之世"传说是华夏先民思考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所给出的最初一批答案,其主题涉及世界观的基本问题、社会观的基本问题和政治观的基本问题,即宇宙及天地的本源问题、社会及人类的本源问题和国家及君主的本源问题,其给出的答案是神创造了天地、人类、国家、君主。"三皇五帝"传说具有鲜明的强调圣王的历史作用的导向。这种导向来自一个从华夏国家产生之初的典型的神创说向神创圣作说演化的过程。这种演化趋势推动政治理论向圣创国家说和人创国家说演化。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是最先有著名思想家在政治理论上彻底摒弃神创国家说的国度。这种历史现象表明,中国政治思想的意义之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张鸿
关键词:三皇五帝新石器时代政治思想
孔颖达以“道”为核心的政治教育思想
2010年
唐代著名教育家孔颖达以"道"为核心的政治教育思想主要有以"六经之道"为本的教育理论、以"尧舜之道"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修习"大学之道"的教育过程和"以正道训民"的政治教化等四个层面的内容。他的经学教育的实质是政治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灌输儒家的理想政治模式理论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养成合格君主,培育政治精英,教化平民百姓。
张鸿张分田
关键词:孔颖达儒家经典政治教育
隋炀帝“以民为本”、“天下为公”思想再解析被引量:1
2009年
关于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学者们颇多争议。隋炀帝不重视儒学,不讲究"王道"成为后人解释隋朝亡国之因的主要论据。但从现存史料看,隋炀帝不仅懂得"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道理,还曾作过系统的阐释;隋炀帝的暴政和亡国之因不在于否认儒家的王道思想,而是由他的骄奢和折腾所直接导致的。汉魏以来,帝制统治思想,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干,构建了一整套理想政治模式理论,它成为治国施政的基本依据。如何运用、贯彻和执行这套理论,也就成为政治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
商爱玲张鸿
关键词:隋炀帝统治思想天下为公
儒家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命题及其思维方式——以《五经正义》为典型个案
2012年
刚柔并济、礼乐相须、仁义相成、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劳逸相参等命题,共同构成了《五经正义》礼仁之治施政方略的主要内容,相关政治范畴也构成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关系。这就在维护尊卑贵贱的前提下,以张扬"仁义"的形式,囊括了包括刚克、猛政、严刑、役使在内的各种统治手段,并为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评说儒家的"仁政"、"合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难免导出皮毛之论。
张鸿
关键词:孔颖达《五经正义》施政方略思维方式
“私学”的词义与私学研究的论域
2018年
现代学者大多将"私学"视为"私人学校"的同义词,这是不恰当的。"学"字的本义是学识授受;"私学"一词的本义及核心词义是私人学识;"官学"一词原本特指国家及官府的学校,非"官学"者皆为"私学";"私学"与"官学"往往分二合一。因此,除国家及官府的学校及其教学活动外,一切学识、教育、学校,包括官宦贵族的家教、家学、家塾都属于私学范畴。无论词义考察,还是史实考察,都要求私学研究的论域必须涵盖一切私人的学识、教育和学校,并充分注意"私学"现象的复杂性及"私学"与"官学"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张鸿
关键词:私学官学国学
不应将“四书五经”列为大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从是否应当设置“国学一级学科”的教育行政政策之争谈起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的高等学校必须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如何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一些不恰当的说法和做法相当流行。有些论证“国学合法性”的人甚至试图在大学通识教育中树立儒学的主导地位。本文仅就“四书五经”是否应当成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修课谈一点意见。
张鸿
关键词:学科设置通识教育四书五经
中国特色的校训现象:箴铭类“学训”被引量:3
2016年
"校训"一词是外来语,而中国的校训堪称"早发内生"。与"训"字意义相通的汉字主要有"诫""戒""箴""铭"等。在中国古代,有某种训育主体及客体便必定有相应的"某训",家训、师训、帝训、圣训、蒙训、塾训、学训等均与校训密切相关。由于古代人习惯用"学"统称及命名学校,很少用"校"命名具体的学校,因而古汉语没有"校训"一词,却有"学训"及其一批同义词和近义词。其中,箴铭类学训,包括学戒、学箴、学铭、学则、学规、学约等,属于中国特色的校训现象。深入系统地开展中国古代学训研究有助于解答诸多学术问题。
张鸿
关键词:校训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以法治国”思想的历史类型被引量:2
2022年
"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命题及法制理论命题。将法制及法律奉为治国理政首要手段的"以法治国"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其理论先导是商周时代的"明德慎罚"理论,而"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本思路和"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要素源远流长。从早期国家产生,到春秋战国,"依法治国"思想先后经历了三种历史类型,即在某个或某些领域运用法制及法律治国理政、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不高的"以法治国";相当重视法制及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也较高的"以法治国";将法制及法律视为治国理政的首要手段、国家政治法制化程度相当高的"以法治国"。西周王朝堪称"以法治国"政治模式的雏形。
张鸿
关键词:以法治国明德慎罚商周时代政治思想
政治驱动型社会道德教化模式——基于中国古代官僚阶层政治品格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古代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做法。总体而言,其社会道德教化主要是由王权推动实施的,可以概括为政治驱动型的社会道德教化模式。欲"治民"先要"治官",成为治国理政者实施社会道德教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心得。培养和塑造与官僚阶层特定政治角色相适应的政治品格,在有效实施社会道德教化、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确认其权力合法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商爱玲张鸿
关键词:官僚阶层政治品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