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代智

作品数:199 被引量:536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7篇细胞
  • 65篇烧伤
  • 27篇小鼠
  • 27篇创面
  • 25篇烫伤
  • 24篇巨噬细胞
  • 22篇伤患者
  • 22篇烧伤患者
  • 17篇严重烫伤
  • 17篇烧伤后
  • 16篇角质
  • 16篇角质形成
  • 15篇蛋白
  • 15篇角质形成细胞
  • 14篇耐药
  • 13篇真皮
  • 12篇人角质形成细...
  • 12篇微粒皮
  • 11篇愈合
  • 10篇淋巴

机构

  • 19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贝尔法斯特女...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42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阿伯丁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99篇彭代智
  • 100篇周新
  • 91篇刘敬
  • 36篇黄文华
  • 30篇王勇
  • 27篇董征学
  • 25篇王丽华
  • 25篇刘小玲
  • 24篇郑必祥
  • 24篇吴军
  • 22篇何斌
  • 21篇黎鳌
  • 20篇舒文婷
  • 19篇林恒
  • 18篇罗高兴
  • 17篇周灵
  • 16篇左海斌
  • 15篇黄跃生
  • 14篇严泉
  • 13篇陈博

传媒

  • 31篇中华烧伤杂志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烧...
  • 6篇第十届全国烧...
  • 6篇2013年全...
  • 5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5篇第八届全国烧...
  • 4篇医药导报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第八届西南五...
  • 3篇全国烧伤创面...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3篇2008
  • 20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病人血清微量元素和转运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正>对15例严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30%)血清锌、铜、铁及其转运蛋白的同步动态观察发现,烧伤后血清微量元素和转运蛋白均显著降低,锌、铜和铁分别于伤后1周、3周左右恢复正常,而白蛋白、铜蓝蛋白和转铁蛋白的降低持续较久。...
彭代智汪仕良黎鳌
文献传递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的优化比例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以雄性 Wistar大鼠为供体,在雌性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 10只:(1)异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3的异体微粒皮。(2)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 的自体微粒皮。(3)混合1组,自异体微粒皮移植面积扩张比各为10:1。(4)混合2组,自异体微粒皮移植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于移植术后2、3、4周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外观和组织学观察,数码相机照相后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收缩率,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 (1)异体皮组大鼠创面随着排斥反应发生,除创缘有新生表皮向内爬行外均为肉芽创面;自体皮组阅微粒皮数量偏少,术后2周仍有部分为肉芽创面;两个混合移植组术后2周创面基本上皮化。(2)移植后各组创面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和单个核细胞浸润,在异体皮组和混合2组中更加明显, 自体皮组及混合1、2组大鼠创面的表皮层明显增厚。(3)异体皮组移植后2-4周,随着排斥反应的发生,其创面愈合率明显下降。移植后3周,自体皮组创面愈合率为(55±26)%,明显低于混合1、2 组的(88±6)%和(76±10)%(P<0.05或0.01)。(4)移植后3周,混合2组创面收缩率为(69± 7)%,高于异体皮组[(58±1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比例的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当两者移植面积扩张比均为10:1时,具有较好的促创面愈合效果。
林恒彭代智严泉董征学岳海岭李芳周新刘敬
关键词:创面愈合
严重烫伤后补体活化的动态变化及对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血浆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伤后免疫紊乱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小鼠 18%TBSAⅢ度烫伤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去补体对照组、各时相烫伤组及去补体烫伤组 ,检测各组血浆的趋化活性 ,以各组血浆培养腹腔巨噬细胞 (PMф)并检测其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量。  结果 烫伤后血浆中补体的趋化活性在伤后 30min迅速增高 ,6h达到高峰 ,2 4h开始下降 ;烫伤组血浆使PMф产生更多的NO和TNFα。 结论 烫伤后补体迅速活化并激活巨噬细胞 。
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黎鳌周新
关键词:严重烫伤血浆免疫紊乱小鼠
基因修饰角质形成细胞及角质形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是构成皮肤表皮的主要细胞,其中的角质形成干细胞(keratinoeyte stem cell,KSC)在表皮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KC尤其是KSC特性的深入了解,其分离培养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基因修饰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目的基因被用于修饰KC及KSC。目前,基因修饰的KC及KSC已被广泛用于皮肤创面修复、
罗海水彭代智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基因修饰干细胞皮肤表皮CELL
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变化及补体对其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变化及补体对它的影响 ,探讨它在烧伤后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 18%TBSAIII度烫伤模型 ,分为正常组、去补体对照组、各时相烫伤组以及用眼镜蛇毒素因子预先体内耗竭补体再烫伤组 ,取腹腔巨噬细胞 ,分离膜蛋白 ,以r 32p GTP为反应底物 ,通过液相闪烁计数检测其GTP酶活性。结果 腹腔巨噬细胞膜蛋白GTP酶活性在严重烫伤后 6h开始升高 ,72h仍处于高峰 ;去补体后再烫伤 ,则GTP酶活性显著低于烫伤对照组。
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
关键词:GTP酶腹腔巨噬细胞烫伤补体
严重烫伤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TCR_(α/β)、CD28活化通路和T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T细胞抗原受体活化通路的影响及其与伤后T细胞增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改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1 8%Ⅲ度烫伤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α/β、共刺激分子CD2 8阳性表达率 ,及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蛋白激酶C(PKC)活性改变 ,胞浆游离Ca2 +浓度变化 ,观察伤后不同时相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IL 2分泌活性 ,并分析上述信号转导分子活性变化与伤后T细胞功能改变的关系。结果 烧伤后T细胞膜受体TCRα/β和共刺激分子CD2 8表达阳性率降低 ,胞膜PTK活性受抑 ,但于伤后 1 6 8h恢复 ,TCRα/β和CD2 8阳性表达率及PTK活性改变与T细胞增殖功能及IL 2分泌呈现显著相关性 ;胞浆游离 [Ca2 +]伤后 1 2h明显降低 ,并持续到伤后 1 6 8h ,胞浆PKC活性出现先升后降的双相改变。结论 烧伤后T淋巴细胞经TCRα/β、CD2
郑峻松吴军黄文华彭代智肖光夏罗中华
关键词: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
烧伤患者2748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03年1月~2011年6月本院烧伤科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细菌鉴定板及K-B纸片扩散法对近9年半烧伤科临床分离的菌...
彭代智刘小玲刘智勇舒文婷周新刘敬黄跃生吴军府伟灵
关键词:烧伤病原菌耐药性
文献传递
G蛋白不同亚型对严重烫伤后活化的补体调控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正>本实验的目的拟观察烫伤后活化的补体对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调控,特别是信号传递途径中G蛋白的作用。以近交系昆明小鼠18%Ⅲ度蒸汽烫伤为模型,测定不同补体活性血浆培养正常小鼠...
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黎鳌周新
文献传递
NO在小鼠烧伤后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1999年
目的探讨NO在烧伤后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MMA等的应用,观察体外培养烧伤后腹腔MΦ(PMΦ)产生NO、PGE2和TNFα的变化,以及对烧伤后PMΦ抑制脾淋巴细胞(SL)增殖的影响。结果烧伤早期MΦ就能产生大量NO,NO能促进烧伤后PMΦ产生PGE2及TNFα,且烧伤后24小时(24PBH)PMΦ可通过产生的NO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SL增殖。结论NO在烧伤后MΦ功能变化乃至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
罗高兴涂秋萍彭代智黄文华黎鳌刘敬周新
关键词:烧伤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小鼠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1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P〈0.05)。2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最高,达(77.23±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0.51)%/d(P〈0.05)。3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4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χ2=11.697,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张宜澜彭代智段小冬何斌周灵李睿夫黄亚兰刘洋甘雨
关键词:深度烧伤微粒皮创面愈合瘢痕增生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