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激素组以及抗生素组,各51例。激素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抗生素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口服,联合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以及口服克拉霉素片的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情改善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抗生素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值较小,低于激素组和联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改善最明显,评分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抗生素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耐受性均良好,其中抗生素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激素组为7.84%,联合组为5.8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使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免除手术。
- 邓建洪黄河彭利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安全性
- 儿童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我院于2011-01-2013-12间收治的60例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患儿不同类型分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组、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总结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患儿治愈8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组患儿治愈10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患儿治愈11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上述3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患儿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应该首选药物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可以进行腺样体切除,伴有鼻息肉的患儿可以采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
- 邓建洪黄河彭利
- 关键词:儿童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疗效
- 不同时间窗抗凝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3例因慢性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亢住院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分为术后非预防性抗凝治疗组(阴性对照组,21例),术中预防性抗凝治疗组(术中抗凝组,23例),术后24小时预防性抗凝治疗组(24小时抗凝组,19例),术后48小时预防性抗凝治疗组(48小时抗凝组,20例),分别观察四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严重等级。术后复查血小板计数、PT、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术中抗凝组、24小时抗凝组、48小时抗凝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0%、39.1%、47.3%、5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抗凝组与术后24小时抗凝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抗凝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术中抗凝组和术后24小时抗凝组(P<0.05),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抗凝组术后血清D-2聚体水平及PT延长时间明显高于预防性抗凝治疗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并发症风险。
- 谢飞王杰牟廷刚钟平勇彭利
- 关键词: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间窗门静脉血栓
- 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12例鼾症患儿随机分作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扁桃体摘除结合腺样体刮除的常规术式,观察组采取扁桃体摘除结合鼻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的术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体效率及痊愈率均较对照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效果明显,且可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 邓建洪黄河彭利
- 关键词:鼾症扁桃体腺样体
- 食管异物致穿孔并颈部脓肿的诊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异物致穿孔并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6例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并颈部脓肿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结果:经食管镜取出异物24例,2例未见异物。治愈25例,转胸外科1例。结论:对于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及颈部脓肿患者,术前应常规完善CT扫描,及时取出异物;同时放置鼻饲管,使食管旷置,以免食物经穿孔处溢出而加重感染;足量抗生素和加强营养支持可提高治愈率。
- 彭利欧阳晖黄河程波
- 关键词:食管脓肿
- 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治疗下鼻道后穹窿鼻出血被引量:5
- 2017年
-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根据出血部位及供应血管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深部出血,鼻腔前部出血可以通过传统的压迫,血管收缩剂、前鼻孔填塞等方法控制,而鼻腔深部出血治疗方法较前部出血更为复杂,归为难治性鼻出血,近年来,难治性鼻出血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下鼻道后穹窿出血是难治性鼻出血最多见的情形之一,其出血部位较为隐匿,不易发现,且出血量较大,止血困难,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 彭利欧阳晖程波黄河
- 关键词:吸引器单极电凝鼻出血
- 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外耳道肿物切除后耳周缺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植在广基底型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后耳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140耳)外耳道良性肿物患者,分为切除手术加皮瓣移植组(A组,70耳)和单纯手术切除组(B组,70耳),每组再根据外耳道肿物切除后创面分为两个亚组,每组35耳:A1组和B1组,创面半周以下,A2组和B2组,创面半周以上。A1组和A2组采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缺损,B1组和B2组患者未采用皮瓣移植,自行修复外耳道缺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5年。组间外耳道缺损上皮化时间及治愈率比较,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移植患者移植皮肤的质地与移植前基本相似,皮肤色泽均与正常皮肤无区别。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后耳周创面缺损效果可靠,术后愈合时间缩短。
- 邓建洪黄河彭利欧阳晖
- 关键词:乳头状瘤胆脂瘤外生骨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