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DNA条形码
  • 2篇物种
  • 2篇物种鉴定
  • 2篇鲤科
  • 1篇鱼类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鲤科鱼
  • 1篇鲤科鱼类
  • 1篇类群
  • 1篇豢养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基因序列
  • 1篇发育分析
  • 1篇分类学
  • 1篇DNA条形码...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彭居俐
  • 2篇王丁
  • 2篇何舜平
  • 1篇王绪祯
  • 1篇王克雄
  • 1篇王绪桢
  • 1篇肖建强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CO1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在鲤科鲌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94
2009年
本研究探讨了线粒体CO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鲌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中获得了鲌属4种鱼类共32个个体长度为816bp的CO1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鲌属鱼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方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鲌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在系统树中,鲌属鱼类每一物种的个体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鲌属鱼类物种方面和传统形态学基本一致,而且该基因可以探讨鲌属鱼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表明以CO1基因作为鲌属鱼类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彭居俐王绪祯王丁何舜平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定量评估豢养长江江豚个体间的优势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2000年1—4月和2000年4月—2002年4月,分别连续3个月和2年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6头长江江豚(3雌3雄,8个不同组合群)个体间发生的3种交互关系,即接近—逃开、接近—接触和接近—尾鳍击打。在累计8,162min的观察时间内,共观察到这些交互关系1,685次。本研究将江豚个体间发生的这3种交互关系作为个体间优势关系的指示,并分别给交互双方赋予不同的分值,采用优势比分矩阵方法定量分析了江豚个体之间的优势关系。结果表明江豚群体内存在优势关系。同性别个体之间,优势关系与年龄和饲养时间有关,年龄大的个体比年龄小的个体具有优势,饲养时间短的个体比饲养时间长的个体具有优势。但是,异性成年个体之间,优势关系通常是可变的。
王克雄彭居俐王丁肖建强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81
2008年
彭居俐王绪桢何舜平
关键词:DNA条形码技术分类学物种鉴定
东亚特有鲤科类群的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类学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生物学家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DNA条形码由于其快速简便的操作过程能够广泛地进行科学应用,尤其是在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领...
彭居俐
关键词:鲤科鱼类基因定位DNA条形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