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缓缓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低渗
  • 5篇低渗透
  • 5篇低渗透油藏
  • 5篇油藏
  • 4篇注水
  • 3篇特低渗
  • 3篇特低渗透
  • 2篇压裂
  • 2篇油田
  • 2篇渗流
  • 2篇特低渗透油藏
  • 2篇驱替
  • 2篇侧向
  • 1篇压降
  • 1篇油藏注水
  • 1篇韵律
  • 1篇韵律性
  • 1篇致密
  • 1篇渗流阻力
  • 1篇剩余油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作者

  • 8篇彭缓缓
  • 5篇王文环
  • 3篇吕文峰
  • 2篇魏晨吉
  • 2篇雷征东
  • 1篇姜瑞忠
  • 1篇穆谦益
  • 1篇郝明强
  • 1篇刘晓娟
  • 1篇夏静
  • 1篇贾爱林
  • 1篇崔凯
  • 1篇甯波
  • 1篇慕立俊
  • 1篇胥元刚
  • 1篇刘鹏程
  • 1篇李洪畅
  • 1篇秦勇
  • 1篇白晓虎
  • 1篇刘辉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不等缝长优化研究
2017年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广泛使用菱形反九点井网,但针对不同位置生产井及注水井的裂缝缝长配比关系还缺少广泛深入的研究。基于长庆油田某低渗透油藏参数,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菱形反九点井网中分别设置不同的边井、角井和注水井裂缝穿透比,研究不同裂缝配置模式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流线模拟及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注水开发中,注水井缝长是影响油田产液量及水驱效果的关键因素;边井裂缝较角井裂缝更易见水,对油田综合含水影响较大,在菱形反九点井网中需要进行不等缝长优化设计;边井裂缝缝长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为早、中、晚期(Ⅰ、Ⅱ、Ⅲ)曲线段,随着注水井裂缝穿透比增加,早期(Ⅰ)曲线段增长,中期(Ⅱ)曲线段缩短,而晚期(Ⅲ)曲线段变化较小;随着角井裂缝穿透比增加,采出程度逐渐增大,当角井裂缝穿透比较大时,存在"反转"现象;随着注水井裂缝穿透比增加,角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减小,而边井裂缝优化穿透比增加。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优化设计,提高波及系数和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振华刘鹏程王文环夏静郝明强彭缓缓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压裂
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被引量:1
2024年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地应力的变化幅度呈现差异性,水平最小主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注水井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生产井,注水井周围地应力转向幅度较大。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注水井转采和大规模压裂技术,重构人工体积缝网系统;通过压前补能、压中增能、焖井蓄能、驱渗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能量补充方法,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压裂后注入介质易窜流、能量难补充的问题;通过多井联动强化渗吸效应,重构复杂缝网下驱替与渗吸结合体系,由避缝向利用裂缝转变,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可实现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雷征东王正茂慕立俊彭缓缓李鑫白晓虎陶珍李洪畅彭颖锋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河流相储层层内非均质表征程度对水淹规律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河流相储层平面及纵向物性变化均较快,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垂向水淹规律。通过建立精细数值模型,量化表征了储层内部韵律性、夹层分布特征及注采井网类型对水淹规律的影响。测试及精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储层组合形式下,水淹程度可达到15%~60%,垂向表征厚度对单井水淹规律影响较大,最高相对误差可达120%,且漏斗型储层物性夹层区域垂向表征厚度不宜大于0.4m,研究成果为油田生产井开发指标的确定及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甯波贾爱林彭缓缓蒋俊超刘辉许家峰
关键词:河流相储层水淹规律
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规律及最佳驱替模式被引量:26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 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 3%。
王文环彭缓缓李光泉蔚涛魏晨吉
关键词:渗流阻力水驱规律特低渗透油藏
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的模型化方法被引量:18
2009年
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是井筒举升方式优选和生产优化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不能简单采用垂直井筒加修正系数的方法处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应分为泡状流、分散泡流、段塞流、搅动流、环流和雾流,综合前人成果给出了各流型在倾斜井筒的存在条件。提出了雾流的特点及其转变机理、泡状流的新管径条件以及段塞流、雾流压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某油田28口油井35井次的井底流压计算结果的应用表明,绝对平均相对误差7.093%,与计算斜井压降的常用的Beggs-Brill和Ansari模型相比,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且不存在半经验模型的收敛性和区域性的问题。所建立的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具有应用价值。
刘晓娟胥元刚彭缓缓穆谦益崔凯曹小娟
关键词:两相流压降流型
大庆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有效调整对策被引量:17
2015年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受注水动态裂缝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差。为改善水驱效果,需首先明确注水动态裂缝开启规律,进而才能提出开发调整对策。综合利用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揭示了其开启机理和延伸规律,并针对裂缝开启不同情况,形成了相应的调整对策。研究表明:当注水压力超过储层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裂缝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随着注水压力继续增加,裂缝沿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较小的注采井连线方向开启。根据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结合大庆外围A油藏条件,其裂缝开启的临界注水压力为9 MPa。油藏注水压力为12~14 MPa,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时,油藏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单方向裂缝,剩余油主要沿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呈一定夹角时,油藏开启多方向裂缝,剩余油被多方向裂缝切割呈零散分布。基于不同井网与裂缝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限压注水控制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开发新理念,给出了注水压力界限与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王文环彭缓缓李光泉吕文峰魏晨吉秦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大庆油田
长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及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为改善长庆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运用储层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延伸规律,给出了不同方向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当注水压力超过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单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注水压力越高,现今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越小,注采井连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小,越容易产生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根据不同缝网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了不同的井网加密调整模式,限定注水压力控制多方向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等措施,改善了水驱效果,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
王文环彭缓缓李光泉雷征东吕文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井网调整长庆油田
考虑动态裂缝的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被引量:8
2016年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过程中产生注水动态裂缝,导致油井生产特征差异大、油水渗流规律复杂。为综合考虑动态裂缝和基质非线性渗流对开发的影响,通过开发动态、岩石力学及各类测试资料分析,确定了动态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及延伸规律。利用"方向性压敏效应"表征最大主应力方向动态裂缝开启与延伸,结合"非线性渗流"表征侧向基质驱替,改进了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利用改进的模型准确预测出WY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域,指导了油藏井网的加密调整,提高水驱采收率5百分点,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水驱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彭缓缓王文环吕文峰姜晶姜瑞忠马栋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剩余油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