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
  • 2篇靶器官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样
  • 1篇动脉瘤样骨囊...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舒张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升主动脉弹性
  • 1篇舒张
  • 1篇器官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兖矿集团有限...
  • 2篇兖矿集团总医...

作者

  • 5篇徐俊青
  • 4篇贾崇富
  • 2篇赵埴飚
  • 2篇刘波
  • 2篇余红
  • 1篇王新平
  • 1篇张勇
  • 1篇卢晓娟
  • 1篇丁文静

传媒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徐俊青卢晓娟司富雨余红贾崇富
关键词:冠状动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及敏感指标。方法纳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92例患者,按伴发TOD个数分为A组51例(不伴TOD),B组73例(伴发1个TOD),C组48例(伴发2个TOD),D组20例(伴发3个TOD)。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采用动脉可扩张度(AD)、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ASI)指标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结果 4组AD、AC、ASI、舒张期标化最小直径(Ds)、舒张期标化最小面积(Ss)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B组AD[(3.1±1.2)10^(-3)/mm Hg vs(1.7±0.8)10^(-3)/mm Hg(1mm Hg=0.133kPa)]、AC[(2.2±0.6)mm^2/mm Hg vs(1.4±0.7)mm^2/mm Hg]、ASI(6.8±2.6 vs 13.7±7.2)和baPWV[(1404.0±123.0)cm/s vs(1638.0±307.0)cm/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AD和AC比较,差异显著(P<0.01)。C组与D组ASI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标化Ds和S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低分位组的7.2倍。高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中分位组的9.8倍。结论冠状动脉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指标中,AD较AC和ASI更能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TOD,并优于传统baPWV和形态学。
刘波赵埴飚徐俊青贾崇富
关键词:高血压主动脉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2004年
徐俊青王新平张勇
关键词: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余红徐俊青丁文静贾崇富
关键词:高血压器官损害灌注成像
高血压前期患者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例。采用128层双源CT。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 mm作为感兴趣层面。计算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明显小于理想血压组(P<0.01)。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标化Ss较理想血压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在性别、高血脂与血脂正常之间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升主动脉可扩张性与年龄(r=-0.69,P=0.001)、收缩压(r=-0.37,P=0.001)、脉压(r=-0.43,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r=-0.43,P<0.05)之间呈负相关。年龄(标化β=-0.66,P=0.001)和收缩压(标化β=-0.44,P=0.001)是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不增加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早期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危险性较高的个体。
赵埴飚刘波徐俊青周祖华贾崇富
关键词:高血压升主动脉血管舒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