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民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亚低温
  • 5篇脑梗
  • 5篇局部亚低温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神经元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烯醇化...
  • 3篇烯醇化酶
  • 3篇脑梗塞
  • 3篇梗塞
  • 3篇出血
  • 2篇电图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头痛
  • 2篇脑出血
  • 2篇脑电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21...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徐建民
  • 8篇兰杰
  • 7篇曹绪政
  • 4篇梁军
  • 3篇邢济臣
  • 2篇苏志强
  • 2篇邱朝晖
  • 1篇王丽华
  • 1篇刘彩文

传媒

  • 5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解放军保健医...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1999
  • 1篇199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1999年
徐建民韩景艳刘学振
关键词:眩晕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SAH血性脑脊液三联征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为探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分为常温组、FK 5 0 6组、亚低温组和正常对照组 ,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的活性。结果发现 ,常温组、FK 5 0 6组于缺血后 6hCaN活性开始下降 ,而亚低温组CaN活性无明显变化 ,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抑制缺血脑组织中CaN活性的变化 ,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曹绪政兰杰徐建民邱朝晖
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亚低温
植物性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分析(附53例报告)
1992年
植物性癫痫是癫痫的特殊类型。其发作时所表现的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为许多疾病所共有,故易误诊。1986年以来,我们共确诊此型癫痫53例,现就其临床和脑电图分析如下。
徐建民刘彩文王丽华李志清董耀宗
关键词:脑电图分析美解眠诱发试验常规脑电图发作间期丙戊酸钠棘波
46例头痛型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1999年
徐建民邢济臣曹绪政
关键词:头痛型癫痫脑电图分析延误诊治偏头痛
儿童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析
1999年
兰杰徐建民
关键词:脑梗塞CT分析小儿急性偏瘫儿童
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大鼠的脑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脑梗死的手段。亚低温治疗脑梗死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作用。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基础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4/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为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25)g,清洁级。干预:5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余40只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和局部亚低温脑缺血组,各20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进行局部亚低温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结果:大鼠栓塞48h时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28.95±13.42)和(84.90±11.36)mm3,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60±0.24和0.95±0.17,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分别为(13.55±4.07)和(9.19±3.42)μ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曹绪政苏志强徐建民兰杰梁军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 ,比较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否对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影响。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84.90± 11.3 6)和 (12 8.95± 13 .42 )mm3 ,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 .95± 0 .17)和 (1.60± 0 .2 4)分 ,血清NSE浓度分别为 (9.19± 3 .42 )和 (13 .5 5± 4.0 7)ng/ml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曹绪政苏志强徐建民兰杰邢济臣梁军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999年
目前,初发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再发脑梗死的病例逐渐增多,且其死残率较高。本文进一步探讨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兰杰徐建民
关键词:脑梗塞
脑出血病灶侧局部亚低温与全头低温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脑出血患者 ,给予出血侧大脑半球局部亚低温治疗。设定制冷器温度为 8℃~ 12℃ ,计算颅内出血区温度为 33℃左右 ,治疗时间为 72h。与全头低温组和常温治疗组进行比较 ,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 5、14d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 3、5d时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结果 治疗 5d和 14d时局部亚低温组、全头低温组、常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欧洲卒中量表 )较常温组有明显升高 ,5d时分别为 5 4 12±11 2 2 ,5 4 91± 10 0 7和 39 16± 8 71,14d时分别为 77 2 4± 2 0 32 ,75 2 3± 19 36和 5 1 4 1± 12 4 3,差异明显 (P<0 0 5 )。治疗 3d、5d时 ,3组血清NSE含量不同 ,3d时分别为 (15 5 3± 4 93)ng/ml,(16 2 1± 5 2 4 )ng/ml和(2 0 2 6± 9 0 4 )ng/ml;5d时分别为 (12 32± 4 0 3)ng/ml,(14 0 7± 4 31)ng/ml和 (18 12± 5 97)ng/ml ,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出血后的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兰杰曹绪政徐建民邢济臣梁军
关键词:神经病学脑出血亚低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老年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2004年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脑梗死的病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高血压病[1].糖尿病性脑梗死(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DCI)在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等方面,都与高血压性脑梗死(hypertensive cerebral infarction,HCI)有所区别.本文在一组老年患者中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曹绪政高彦波徐建民兰杰梁军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