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新运

作品数:54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篇病理
  • 17篇临床病理
  • 12篇肿瘤
  • 11篇免疫
  • 11篇背根
  • 11篇背根节
  • 10篇细胞
  • 8篇临床病理分析
  • 8篇备用背根节
  • 8篇病理分析
  • 7篇淋巴
  • 7篇脊髓
  • 7篇部分背根切断
  • 6篇免疫组化
  • 6篇病例
  • 4篇针刺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瘤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38篇南京大学医学...
  • 11篇昆明医学院
  • 10篇四川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0...
  • 2篇南京同仁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53篇徐新运
  • 11篇王廷华
  • 9篇张连双
  • 9篇吴鸿雁
  • 9篇王益华
  • 8篇樊祥山
  • 7篇周雪
  • 6篇章为
  • 5篇孙琦
  • 5篇王特为
  • 4篇陈锦
  • 4篇赵秀军
  • 4篇钱晓萍
  • 4篇任伟
  • 4篇刘宝瑞
  • 4篇孟凡青
  • 3篇顾亚军
  • 3篇管文贤
  • 3篇徐桂芳
  • 3篇吕翔

传媒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盆腔巨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放疗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S)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在2002年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中,被归类于分化不确定的肿瘤,特点是生长缓慢及中度恶性,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多发生于中年成人的近端肢体和肢带的深部软组织,
任伟孔炜伟杨阳刘娟高山宝徐新运钱晓萍刘宝瑞闫婧
关键词: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肿瘤
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来自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上皮的肿瘤,又称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因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肿瘤又位于侧颅底、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且瘤体血供丰富,因此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且重。为促进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以恰当的治疗,我们结合近来收治的1例ELST,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如下。
戴艳红王冬梅徐新运黄正华高下
螺旋腺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患者男性及女性各4例,发病年龄28- 66岁,平均年龄40.1岁。8例肿瘤均表现为皮下小结节伴疼痛,结节大小0.3- 1.5cm。镜下见瘤细胞巢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一型为基底样细胞,位于瘤细胞巢的周边;另一型为腺上皮样细胞,位于瘤细胞巢的中央。8例中有2例术后随访2- 3年,均无复发。结论:螺旋腺瘤可见于全身各处皮下,常为单发性伴疼痛。肿瘤大多数为良性,免疫组化见瘤细胞巢周边的基底样细胞表达肌上皮标记阳性,中央的腺上皮样细胞表达腺上皮标记阳性。
徐新运吕翔孟凡青孟奎王景美樊祥山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诊断
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42例行D2/D3胃腺癌根治术R0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95/442(44. 1%)、47/442 (10. 6%)和152/442(34. 4%)。胃腺癌中其浸润深度深(P=0. 016)、有神经侵犯(P=0. 006)和弥漫型Lauren分型(P=0. 029)中多见c-MET的高表达。有脉管侵犯者(P=0. 012)多见EGFR的高表达。HER-2的高表达与远处转移(P=0. 031)、无神经侵犯(P=0. 024)、肠型Lauren分型(P <0. 001)及中高分化(P <0. 001)相关。结论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s tyrosine kinase,RTKs)家族包括c-MET、EGFR和HER-2,与胃癌的侵袭性相关,如神经、脉管的侵犯以及远处转移;三者可作为危险因素的指标,更有望在未来指导胃癌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个体化治疗。
李琳付尧吴鸿雁陈骏陈洁宇孙琦徐新运王益华樊祥山
关键词:腺癌C-METEGFRHER-2
卵巢癌转移至十二指肠病例报告1例及文献复习
2022年
卵巢癌很常见,但转移到十二指肠比较少见[1]。十二指肠是一个很少被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侵犯的器官[2]。现将我科近期临床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转移至十二指肠病例汇报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相关知识复习。1病例资料病人,女,64岁,既往体健,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1周于2020年1月1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腹部B超提示腹腔积液,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活检病理提示腺癌,初步考虑十二指肠腺癌腹腔转移。
黄斌胡静李丽陈天鸣吴浦嫄吴玲祥任伟牛丰南徐新运汪强虎王立峰刘宝瑞钱晓萍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转移性肿瘤腹腔转移病例报告腹部B超卵巢癌
针刺对部分背根切断备用背根节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针刺对部分背根切除备用背根节(DRG)生长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猫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备用根模型组及针刺备用根模型7 d组(摘除双侧L1~L5, L7~S2 DRG, 保留L6 DRG为备用背根,其中针刺一侧备用根支配区的两组穴位即为针刺组,非针刺侧为备用根模型组),每组5只.两组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L6 DRG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1、3、5、7 d 250倍光镜下随机测量20个视野的细胞突起长度.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对神经元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DRG细胞经抗NSE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可见95%以上呈NSE阳性反应,且为典型的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在相应时间段正常组DRG神经元的神经突起长度小于备用根组(P<0.05)、备用根组小于针刺组(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可致备用DRG神经元突起再生活性增强,针刺备用根所支配的穴位后可进一步促进备用DRG神经元的突起再生.
王特为王廷华周雪张连双徐新运
关键词:针刺脊髓可塑性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变1例被引量:4
2008年
徐新运吕翔王益华孟奎
关键词:胆管囊腺瘤癌变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部分去背根对备用背根节 (DRG)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单侧备用背根模型 ,3d、7d和 14 d后取备用背根节分别用兔抗 Bax、Bcl- 2及 Caspase- 3行免疫组化 ABC法染色 ,同时另设一正常对照组。分别计数单位面积内各组大、中小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正常组 Bax、Bcl- 2、Caspase-3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中小神经元和少数大神经元。术后 3d,Bax总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 .0 5 ) ,至术后 14 d Bax总阳性神经元数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各时间段 Bcl- 2总阳性神经元数无显著性差异。3d组 Caspase- 3总阳性神经元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加 (P<0 .0 5 ) ;7d组、14 d组与 3d组无显著差异。 Bax、Bcl- 2和 Caspase- 3阳性大神经元数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 ,阳性中小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与总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相同。结论 部分去背根主要对备用 DRG中小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有影响 ,三因子表达高峰可能在术后 3~ 7d。
徐新运周雪王廷华张连双赵秀军刘芬章为
关键词:BCL-2阳性神经元备用背根节阳性反应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脊髓半横断对脊髓 板层 SP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术后 3d、7d、2 1d组。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半横断 (T1 3~ L1 )模型。取各组尾侧 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 SP免疫阳性反应物的分布 ,计数各组脊髓两侧 板层内 SP免疫阳性神经膨体数。结果 SP免疫阳性产物以神经膨体形式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 板层内。脊髓半横断后 3d,手术侧脊髓 板层内 SP阳性膨体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7d组较 3d组开始下降 ,2 1d恢复正常。非手术侧仅表现为术后 3d一过性增高 ,且反应强度较手术侧有增强。结论 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 板层 SP免疫阳性膨体数量改变 ,提示 SP作为伤害感受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
赵秀军章为王廷华张连双徐新运周雪
关键词:SP脊髓半横断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EGF表达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部分去背根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猫备用背根模型,在3d、7d及14d时取备用背根节用EGF抗血清(1∶200)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分别计数各组大、中小及总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EGF在备用背根节的大、中小神经元均有表达。EGF总、大、中小阳性神经元数3d时较正常均明显减少(P<0.05),7d时,总阳性神经元与正常相比无差异,大阳性神经元较正常明显增加(P<0.05),而中小阳性神经元较正常继续减少(P<0.05),14d时均又与正常无差异。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EGF总、大及中小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但都经历了3d时较正常减少,14d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变化趋势。
张连双王希锋殷彦君徐新运章为王廷华
关键词:EGF备用背根节免疫组织化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